本报记者 林治波 宋豪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22日 第 10 版)
泸州合江长江公路大桥。 |
繁忙的泸州港。 |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渝昆高铁(川渝段)重点控制性工程——泸州沱江特大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工人百米高空作业,犹如置身云端。作为国家“八纵八横”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昆高铁横跨云贵川,建成后川渝间将再添交通要道。
泸州扼长江、沱江之滨,接滇黔渝三省,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其交通枢纽建设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泸州通过“铁水公空邮”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城乡融合、经济腾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地处枢纽要塞的泸州,着力以交通先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畅通“致富路”
“四好农村路”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泸州在全省率先实行“民心守护”工程,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民生实事之一,专题部署、强力推进,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黝黑宽阔的硬化路,在广袤农村地区不断织密,畅通了通村入户的“毛细血管”。穿行在沃野田间的黄色“金通工程”客运巴士,与邮政运输、乡村旅游、物流配送有机配合,实现运输模式多重叠加。
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黄舣镇的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基地。这段时间,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临近园区,一条宽阔的乡村公路平坦宽阔,直通远方。夏季的西红柿、黄瓜,冬季的花菜、白菜,通过这条致富路向外输送,春季的繁花绿树、金色田园,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以前,从村里进城辗转奔波,现在,在家门口乘坐88路巴士,40分钟就可以进城。”董允坝村10组村民许茂婷说。通村路已经成为村民眼里的“产业路”、“致富路”,董允坝沿线因路而变、因路而美、因路而兴,村里产业由单一种养殖向乡村旅游、游学观光等方向多元化发展,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江阳区黄舣镇与泰安街道之间的泰兆路,是四川省“十大最美乡村公路”之一,28公里的乡村公路像一条金色丝带,偎依在长江之畔。这条最美公路串联起一个个江景农家乐、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晚熟荔枝和桂圆林,“交通+旅游”翻开新篇章。黄舣镇罗湾村启动“社社通”,采取政府补助、群众筹资筹劳方式新建道路28.5公里,全面实现社社通大路、户户通小路。“交通+产业”使罗湾村成为江阳区龙眼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万余元增长到2022年的2.3万余元。
修好农村路,打通了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如今,穿梭在田间地头的“金通工程”客运巴士,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
江阳区分水岭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是四川首批开展的“交商邮”综合试点站。今年,当地荔枝、桂圆等特色农产品从这里发出,进城出省,远销外地。
“交通、邮政共同打造‘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品牌,利用‘金通工程’客运巴士进行运输,实现了鲜销直销。”泸州公交集团营运总监李祖洪说,“天府交邮通”有力促进当地乡村振兴,金通驿站与专合社、金融服务点有机整合,让运输服务站具备客货运输、邮政快递、农产品经销等服务功能,实现资源互通,互利共赢,快递进村入户、农产品出村远销难题由此迎刃而解。
泸州整合“金通工程”小黄车、班线客运、运输场站等交通优势资源,打造交旅融合、交邮融合精品线路。李祖洪介绍,目前,分水岭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已经配置农村公交车132台,开通线路54条,建成6个镇级综合运输服务站,开通交邮合作线路43条,村民赶集、上学、就医有了交通保障。
架起“连心桥”
赤水河碧浪滔滔,峡谷深切,奇峰陡立。286米的鸡鸣三省大桥飞鸿展翼,让两地相连,三省通衢。2020年1月21日,鸡鸣三省大桥正式通车,从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出发,开车仅需一分钟即可抵达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两地居民挥别以往翻山渡河步行2.5小时的艰辛历程。
“自家产的冰脆李摆上摊位,不一会儿就销售一空,山上采的蒲公英,拿到市集卖供不应求。”两年来,岔河村村民杨从茂切实感受到桥通路畅带来的好处,“全家各项收入加起来,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好东西再也不会烂在地里了。”
杨从茂说,过去到河对岸赶集,提前一天就要爬坡渡河,借宿对岸亲戚家,对岸近在咫尺却感觉远在天边。现在,只需步行300米就可以到对岸,真的是天堑变通途。
桥通路畅,产业兴旺。如今,水潦乡壮丽的峡谷风光、明媚的春日风景、罕见的地貌地形,让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初春李花盛开,满山雪白;夏日蒲公英漫天飞舞,飘扬四散。当地产业发展的瓶颈被打破。
“渡改桥”让群众告别出行难,成为拉近两岸村民的“连心桥”。
泸州市合江县境内,车辋大桥横跨赤水河,解决了赤水河两岸12个村、3.5万名群众出行难、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高的问题,还串联起法王寺景区和金龙湖旅游度假区,形成合江—法王寺—金龙湖景区的旅游环线。
赤水河红军大桥屹立壁立千仞的喀斯特地貌峡谷之上,连接四川、贵州两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至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10分钟,惠及当地80万群众。
泸州是四川全省首批实施渡改桥试点示范工程的城市,全市计划建设渡改桥49座,总投资估算超过64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撤销江河渡口154个。”泸州市公路局局长曾兴宇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渡改桥36座,一座座铺架绝壁险水之上的大桥,极大地促进货流畅通、人流往来、经济发展。
建造“绿色港”
滚滚长江,浩浩汤汤。地处长江上游的泸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港,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蝉联中国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名。
“泸州港形成以机械设备、化工原料及制品、轻工食品、矿建材料、木材为主的五大类支柱性货源,货物来源于60余个国家或地区,出口运往70余个国家或地区。”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廷华介绍,泸州港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港,铁路与港口的“无缝对接”,让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在泸州港得以实现。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远望泸州港集装箱码头,泸州港站与泸州港中心港区铁路专用线、隆黄铁路紧密相接,为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提供条件。从高空俯视,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口码头、前方堆场融为一体。港口一侧,祝贺中欧班列(泸州号)常态化开行横幅赫然在目。
“泸州水路通江达海,陆路内畅外联,近年来,多条铁路线的运营建设,补齐交通发展短板,推动当地多式联运的发展。”泸州市高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绵泸高铁建成通车,泸州迈入“高铁时代”,如今,国家“八纵八横”京昆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渝昆高铁正在加紧建设,泸州将真正融入国家高速铁路干线网络。
“铁水联运有着高效、经济的特点,一吨货物每公里运费最低只需3分钱。”曹廷华举例介绍,28吨货物从泸州港出发通过铁路、水运至上海,耗时仅13天,运费只需1500元。
截至目前,泸州港已开通至成都、攀枝花、昆明等地的11条内贸铁水联运班列,已设立7个内陆无水港。
铁水联运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通过铁路进码头,与水路无缝链接,多次转运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几率降低了,污水向长江的排放大大减少,有力推动一江清水向东流。
更多的生态守护工作正在进行:曾经,往来泸州的航运船只,装卸污水排放成为长江的污染源。如今,当地交通运输部门通过降低港口装卸能耗,推广船舶岸电使用,实现直排江污染源100%达标。
“船舶岸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港口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曹廷华算了一笔经济账,“一艘5000吨级的集装箱船舶,靠港期间副机全天24小时发电,消耗柴油的成本约为1400元,而岸电使用成本不足300元。”
船舶生活污水也得到妥善处置。靠港船舶的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经过废水处理装置的接收、暂存、转运、处理,最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对长江的“零排放”。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支持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赋予新时代泸州交通新定位、新使命。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江表示,泸州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泸州港,综合隆黄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拓展高质量的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升级“铁公水空邮”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全力以赴、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加速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