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开平探索“网格+侨”治理新模式

2022-12-21 10: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开平探索“网格+侨”治理新模式

 

李霭莹 肖建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21日   第 06 版)

 
 

  广东开平素有“华侨之乡”的美誉。祖籍开平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超过78万人,侨眷数量更加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基层治理面临不小压力:人口外流严重,农村劳动力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如何解决?侨眷侨属的亲人常年在外,难以回国见面,老人的生活起居谁来照料?

 

  今年以来,开平将为侨服务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侨力量”,探索出“网格+侨”新模式。在科学划分475个智慧网格的基础上,开平通过侨团群、同乡会等载体,同步建立“侨网格”,每个网格安排1名兼职侨务联络员,全面加强对侨胞侨眷群众的关爱。兼职侨务联络员定期联系上门走访了解相关情况,妥善及时帮助侨属侨眷解决烦恼,实现为侨上门服务常态化、侨情信息掌握精准化、侨事侨难解决及时化。

  越来越多侨胞侨眷也加入到开平的基层治理中。

  “以前这里是侨园宾馆,像大花园一样,很多华侨华人回来探亲都住这里。”聊起小区所在地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归国华侨陈碧秀和长沙街道侨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伟权滔滔不绝。

  侨园宾馆由华侨捐建而成。后来宾馆拆除,在原地建起了小区,社区也保留了宾馆的名字,叫侨园社区。这个社区不仅承载了开平人对侨园宾馆的记忆,也成为不少华侨华人回乡购房置业的首选。据不完全统计,心系社区的海内外华侨华人约有1500多人,每到侨胞回乡探亲的时节,小区总会特别热闹。

  陈碧秀就是其中的一员。2008年,陈碧秀退休,从美国回到家乡开平,住进了侨园小区。因为热心公益事业,陈碧秀一回来就加入义工组织。几年下来,“秀姐”成为社区无人不知的红人。在她的带动下,社区专门设置成立了义工服务站,义工队伍不断壮大。

  今年,开平在推动网格员下沉“侨网格”的基础上,发动侨胞侨眷走进网格,参与社区议事协商、基层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保障、困难结对帮扶、公益慈善活动等工作。

  陈碧秀成为当之无愧的带头人。无论是在扶贫济困、平安建设,还是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总能见到她的身影。疫情防控期间,她还主动加入社区网格员队伍,在楼栋里入户走访,在采样点维持秩序,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在开平,像陈碧秀这样加入“侨网格”治理的侨胞还有很多。

  近日,在开平市蚬冈镇侨心广场,新建成的蚬冈优品馆开门迎客。周围的中坚楼、家国故事侨心馆、旅南美侨心馆成群矗立,向后人讲述着碉楼背后的家国故事。

  祖籍蚬冈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接近8.1万人,是该镇1.8万户籍人口的4.5倍。近年来,蚬冈与在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地10多个侨团取得联系,通过侨团群、同乡会等载体建立起“侨网格”,为侨镇治理注入“侨力量”。

  “一开始村民也没有信心,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常年空置、日久失修的碉楼利用起来。”蚬冈镇党委书记刘飞介绍,该镇统筹实施“侨心工程”,计划以中坚楼侨心广场及其周边由海外侨胞托管的碉楼、洋庐为展示载体,讲述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故事。“经过修葺的中坚楼亮起灯来,以全新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这让村民和侨胞感慨万千。”

  中坚楼的成功修缮点燃了大家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在网格员的发动下,侨胞捐出侨房26间,激活了当地闲置侨房、土地等经济要素。不少海外侨胞还四处奔忙,为侨心馆提供了大量展品和史料。

  “以前,邻里之间都不怎么亲近。现在,大家有空就到家门口的侨心广场溜达,不仅可以散步下棋,也加深了对家乡华侨史的了解。”村民黄健文在村里住了40年,去年春节的场景让他印象最深刻。“乡亲们从五湖四海赶回来,都说要看看新建成的侨心馆。现在,乡亲们一呼百应,一听到侨心广场有新活动,都积极参加支持。”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