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强郁文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1日 第 10 版)
“好,我明天准时到!”一大早,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大爱人生”慈善志愿者协会发起人魏剑英接到电话,邀请他给社区志愿者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因长期资助贫困大学生,魏剑英获评“中国好人”,被吸纳进新洲区“轻骑兵宣讲团”。近年来,为了做好宣讲工作,他时常摘抄整理党的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积累了厚厚一摞笔记。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在新洲区陈家田村,年过七旬的老党员、“轻骑兵宣讲团”成员董东林骑着自行车赶来,操着浓浓的乡音,绘声绘色地给村民讲述“黄麻起义”的故事。
三两个人,或走路,或骑车,目的地是社区工厂、田间地头,这是“轻骑兵宣讲团”成员们惯常的出行方式:轻车简从,灵活机动。
据介绍,新洲区“轻骑兵宣讲团”成立于2010年。12年来,宣讲团队规模有了不小的增长,宣讲模式却一直坚持下来——身边人讲身边事。秉持“百姓宣讲”理念,宣讲团积极吸纳获“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等表彰的党员群众,并在红色遗址留存丰富的村落培训了一批村级义务宣讲员。宣讲时不拘场地人数,用老百姓自己的鲜活语言及事例,把党的理论和历史讲明白、说透彻。
架好设备,敲响鼓点,在新洲区邾城街道文化广场,一场小型文艺演出即将开始。邾城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周建春说,表演者们既是演员,又是“轻骑兵宣讲团”的骨干成员。为了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他们不断改进表现形式,将小品、“三句半”与国家形势政策、党中央会议精神相结合,令观众耳目一新。
新洲区整合开发各类文化资源,把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纳入“轻骑兵宣讲团”,利用楚剧、龙丘皮影戏、“八十八行”等人民群众喜爱的演艺形式编写歌词、编排节目,提升了宣讲的感染力。
在调研全区2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新洲区还以将军山、凤凰革命烈士陵园、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碑、钱学森纪念馆等13个富有新洲特色的红色地标为场景,拍摄了一批红色“微党课”视频。“微党课”聚焦不同主题,由青年群体自主创作脚本并担任主讲人。
“我们注重结合融入讲,创新形式生动讲,借助‘云端’广泛讲,努力做到理论宣讲有灵气、冒热气、接地气。”新洲区委书记赵利洪介绍,截至目前,“新洲轻骑兵”宣讲团建立了区、街(镇)、村(社区)三级宣讲网络,共有宣讲队伍200余支,累计宣讲过万次,近期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14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