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田间地头,展现振兴力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时代征程中,如何打好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的硬仗?怎样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展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科技成果?2022年云天化联合全国农业行业卫星频道农林卫视共同推出三农主题活动《乡村振兴 大地故事》,深入国内重要种植区、农业生产第一线,记录绿色农业、绿色科技的田间故事,全面展示农业现代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真实案例。
截至目前,《乡村振兴 大地故事》系列活动整体行程超5万公里,调研云南、山东、四川、河北、甘肃、广西等6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专题节目超过13期、制作短视频35个,并撰写13篇活动采访新闻,讲述了小麦、玉米、水稻、柑橘、苹果、西红柿、蔬菜等10多种作物减肥增效、增产提质的丰收故事。
金秋十月,沃野生金,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片高标准玉米示范田迎来丰收,云天化技术员及种植户告诉我们,今年高标准示范田预估亩产量达1600斤,比往年平均产量亩增产200斤,这是现代化绿色种植技术给当地农户带来的帮助,也成为冀州近30万亩玉米种植区增产增收的新力量,更成为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
新时代的振兴故事不仅发生在华北大地,同时云南省石屏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也展示出全新魅力。记者看到石屏蔬菜品种示范展示园100余个蔬菜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成功率达80%以上,并且相比于传统种植,蔬菜产量与品质均有大幅上升。当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蒲瓜园栽培7个品种亩产均超过5000 公斤、节瓜园栽培的节瓜新品种亩产均超过4000 公斤,这是云天化绿色科技新技术带来的喜人成绩。现代化的种植模式与绿色科技为云南高原蔬菜产业注入力量,实现石屏蔬菜产业升级,全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稳定供给。
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团队与云天化共同开展了洱海流域绿色有机水稻模式构建,根据作物对营养的需要,研发新型绿色投入品。通过试验得出绿色投入品可降低对土壤带来的伤害及面源污染,每亩地可降低施用量10-20公斤,但最终增产20%左右,不仅保障了农民增产增收,而且大大保护农业环境,新技术诞生的绿色农业投入品也为农业绿色转型打下坚定基础。
这样的故事在采访中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云南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种植户程墩儒,850亩山豆根收入3200万元;新疆种植大户刘才,400亩棉花利用水肥一体化、绿色产品技术,喜获丰收,实现亩产增收超10%,在边疆农业舞台上,创造绿色农业财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农资经销商潘险峰,引入绿色产品与技术,改变高粱地土壤贫瘠问题,为种植户带来20%的增产……这些都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力量。
让耕耘可见,专题采风内容以专题节目、短视频及新闻形式,多个新闻视角,通过全国行业卫星频道农林卫视、30个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立体化融媒体传播,主题活动总受众人数超5亿人次,共同见证国家绿色农业发展新时代及云天化扎根大地,共促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线工作实景。
一个个田间地头的小故事,汇聚成振兴与粮安的大文章。多年来,云天化不断在创新中发展,并融入农村、扎根农村,在全国创建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为一线种植户提供农技服务与作物全营养解决方案,助力农业发展,减肥增效,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排头兵。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部署,吹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扎根大地,三农战线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工作一项一项做到实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让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