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0月11日 第 04 版)
“时代在变,香港在变,但狮子山精神将代代传承。”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警务处前处长邓竟成来到香港培侨书院,为该校中四年级约70名学生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民及社会发展课。
此前,为让香港年轻一代正确认识国家、增强爱国情怀,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推出《港故事——香港回归25年25人访谈录》,邓竟成正是故事第一集《1997年香港回归典礼》的主人公。
“有请邓先生上台,与我们分享他当年参与香港回归祖国各项庆典工作的故事。”老师的话音刚落,邓竟成已快步走进课室。要向一群00后学生讲授一个他们从未亲历过的历史时刻,68岁的邓竟成心情有些激动。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活动,没有彩排,不能出错,只有一次机会做好这件事。”思绪回到1997年,时任香港警务处总警司的邓竟成负责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安保工作,要针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突发状况制订行动预案,并对典礼现场(即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进行地毯式搜索,排除一切可疑物品。
“当时的安保工作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中英双方就交接仪式的安排仍有很多细节未达成一致;二是会展中心的新翼部分尚未完工,给围封、排查等安保工作带来不少阻碍。”邓竟成回忆说,场地内任何打得开、揭得起的地方,他都率队仔细检查过,贴上封条,“每个封条都有固定编号,只要看见编号,我就知道相关物品的位置在哪,如果封条遭人移动或撕毁,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发现。”
1997年6月30日晚,英方首先在添马舰东面空地举行告别仪式,而随后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则位处会展中心,两处相距约700米路程,“如何让那么多嘉宾在短时间内安全地从告别仪式场地来到会展中心呢?道路安全成了摆在眼前的大难题。”邓竟成顿了顿,笑说,“大家应该想不到,现在警队用的大型水马,就是我当时为了这段700米路设计的,一口气买了750个。”
他介绍,这类水马高约2米、重约200磅,哪怕十几名壮汉也难以推倒一个,当水马环环相扣连成排,隔出相对独立的走廊,安保效果极佳,“考虑到这些装备造价高昂,回归后也能接着使用,我们决定直接印上‘香港警察’,提前去掉‘皇家’二字。”
从“皇家香港警察”到“香港警察”,对邓竟成而言不仅仅是名称和帽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时代的改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特别任务连(俗称“飞虎队”)首位华人攻击队队长、副主管、训练主管,到2007年成为首位曾在“飞虎队”服役并擢升警务处处长的警官,邓竟成35年的警队生涯堪称传奇。
“我出生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我可以很明确并且骄傲地表示,我是一名中国香港警察,我是中国人。”邓竟成动情地说。
“邓先生,您所理解的‘狮子山精神’是怎样的?”“从警队退休后,再回看香港回归庆典,您有什么不同的感悟?”“水马的设计好特别,请再多讲讲吧”……在自由交流环节,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向眼前这位“传奇人物”提出问题。
邓竟成侃侃而谈:“‘狮子山精神’代表着香港市民坚毅、奋斗、自强不息的做人态度。时代在变,香港在变,但这份精神将代代传承,发挥能量,令广大香港民众继续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
学生们课后纷纷表示,通过观看新闻短片、聆听当事人讲述,了解到许多过去不知道的历史细节。“亲历者的分享减少了我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今天的课让我感受到当时大家期待香港回归祖国的真实心情,还有警务人员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顺利举行所做的努力。”培侨书院中四学生罗昭彤说。
据了解,《港故事》系列共有25集短视频及图文报道,每一集聚焦一年,每一年选取一人,以个体故事反映香港回归祖国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展现“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历程。培侨书院公开课堂是《港故事》首次走进香港校园,该系列报道将作为公民及社会发展课实例教材,陆续进入不同的香港中学课堂。
(本报香港10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