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沸宇 吴 勇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8日 第 01 版)
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突泉镇中心广场上,一首歌曲《心中的赞歌献给党》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紧接着,拉场戏《小村大爱》《幸福在明天》等节目接连上演,不时引来阵阵喝彩。
“演得好,还没看够!”每个节目结束,牧民赵金萍都鼓掌叫好,“党的政策好,现在生活好,打心底里高兴!”
这是突泉县乌兰牧骑基层演出活动的一个片段。今年初,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就精心筹备,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创作了一批制作精良、贴近基层的文艺剧(节)目。
“我们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小分队,每支小分队服务不少于10个嘎查村(社区)服务点,每个点上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有文艺演出,还开展理论宣讲、电影放映、法律咨询等活动,为农牧民提供实用的综合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内蒙古各地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队员发展到3500多名,职能也由最初的“宣传、演出、辅导、服务”拓展为“创作、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传承、创新和对外文化交流”,成为根植农村牧区的独特文艺团体和内蒙古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其中,90后队员占比达38.7%,大学以上学历的队员占比达64.2%。
年轻血液的注入,让乌兰牧骑加快宣传形式的创新。前不久,新巴尔虎左旗乌兰牧骑开展了一场线上直播专场演出活动,长调、独舞、马头琴齐奏、古筝弹唱等节目精彩纷呈,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人点击观看。直播结束后,演出的精彩片段在互联网平台又收获了网友的大量转发和点赞。
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坚持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为基层农牧民提供文化服务。队员们或团队合作,或各显其能,打造出一支支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数字乌兰牧骑”队伍,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计划,今年全年自治区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总场数将超过8000场,每支乌兰牧骑下乡演出至少100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乌兰牧骑事业处)处长斯钦达来说。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将继续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