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激活红色基因 阿拉尔市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2-09-23 10:00 来源:综合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墙壁上的20个大字,诠释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世今生”。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改编自三五九旅的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随王震将军“凯歌进新疆”,带着“南泥湾”的屯垦经验,本着“不与民争利”原则,奔赴苍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在这片盐碱地上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英雄的部队,就此扎根大漠,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后更名为第一师)。首批兵团军垦战士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出了第一匹布,榨出了第一块方糖,从无到有建起一个个农牧团场。他们在这片“死亡之海”奏响了生命的乐章,在亘古荒原上描绘了绿色的奇迹。

一座纪念馆弘扬屯垦戍边精神

在美丽的塔里木河畔,至今仍传颂着“塔河五姑娘”的英雄事迹;王震大道、三五九大道、南泥湾大道、军垦大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所在的阿拉尔市街头,一条条以时代记忆、创业精神命名的道路,述说着难忘的奋斗岁月,感动并激励着后人。

如今,阿拉尔人传承三五九旅的血性担当,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了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为核心的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生动展现三五九旅的发展历程,弘扬屯垦戍边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外形似锋利的尖刀,四组建筑组合在一起又像种子发芽破土而出、充满生机。纪念馆以“3”“5”“9”一组阿拉伯数字字型为元素,将每个字型分为犁、镰、锄型,以突出屯垦特点,体现三五九旅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通过“十个一”(一条时空隧道、一道主席命令、一套元帅服、一群电波猎人、一片珍贵菜叶、一座三尺高楼、一群戈壁母亲、一批热血青年、一卷白色地膜、一座希望之城)展示了三五九旅历史上涌现出的众多将帅在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模范历史和光辉形象。

2021年,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为主的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已成为众多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和了解兵团、各师市的一个重要窗口。

图为位于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馆长甯伟表示,我们一直在传承三五九旅人的忠诚、担当、争先精神,将三五九旅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对阿拉尔市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标志,是整个城市的精神地标。在新时期,纪念馆对于引导青年一代树立爱国情怀、立志扎根边疆,有着教育意义。”甯伟说。

近期,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还引入了VR多媒体沉浸式体验、互动游戏等高科技项目,将红色旅游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一体,受到游客青睐。

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屯垦英模谱上,还有多位英雄因没有联系到家人而没有照片

一片胡杨林激励人们扎根边疆

在距市区六十余公里,阿拉尔市与沙雅县的交界处,伫立着一大片胡杨林,这里是十四团的“睡胡杨谷”景区。

睡胡杨,顾名思义寓意沉睡的胡杨。以昆仑山融雪为源头的克里雅河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断流,睡胡杨因河水改道失去了生命,但仍千姿百态地傲然挺立于景区内,形成了形态奇特的天然景观。睡胡杨谷占地6.8万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人们赞美胡杨,不仅是因为其风姿,更是因为胡杨的生命力中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杨精神激励着这里的人们无畏艰险,勇往直前,建设新疆。

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杨晓丹认为,胡杨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也体现着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是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写照。“一代代的兵团儿女扎根新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图为阿拉尔市十四团睡胡杨谷景区

阿拉尔市是红色之都,军垦新城。是三五九旅战士在沙漠腹地建造的奇迹。未来,阿拉尔市立足三五九旅转战南北、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精神,秉持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基于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睡胡杨谷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实施文化润疆战略,践行大漠大河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挖掘丝路文化、军垦文化、三五九旅精神和胡杨精神,打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牌,创新文旅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董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