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儿童友好”是城市文明之所在,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伴随着“双减”教育政策的颁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们开启“依法带娃”的时代。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熟悉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
2022年8月24日上午8:30,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智库专家、温州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巾帼文明岗岗长周奇老师受邀线上为绍兴柯桥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培训班做《家校沟通,协同育人》专题讲座。
周老师提到,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联系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老师的情感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做好家长工作!学校与家庭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家校沟通中,教师应密切注意与家长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阐扬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介入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等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条理的家校互动,提高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增进了学生的成长,这也将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オ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真正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讲座中,周老师就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家校沟通的意义、家校沟通的原则和家校沟通的策略几方面介绍了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每个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结合案例重点分析家校沟通的尊重原则、真诚原则、共情原则、互惠原则,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应该以尊重为前提,不分家庭背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尤其是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还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指导。家校沟通拿出真心,真诚交流。需要双方真诚以待,按事实反馈信息,不能凭主观臆断,更不能凭情绪来随意表诉,教师要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全面、客观、公平地评论每一位学生,同时注意委婉用词,避免和家长沟通时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对孩子共同的爱是家校沟通的基础,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伙伴式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是双方主动参与、共同分担、互动共赢、共同成长。
周老师在讲座的最后强调: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是家庭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家校沟通,协同育人,才是切实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未来负责!
家庭教育爱先行,巾帼奋进新时代。温州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巾帼文明岗不断服务地方,服务基础教育,尤其在树立良好家风、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推进家校合作、助力儿童友好等方面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通讯员:刘信义 谢雨倩 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