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坚定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以国际人才聚居地建设为重点,完善全区域全链条全周期人才工作体系,打造形成具有城阳特色的国际人才品牌。人才的聚集,也正持续推动着湾区都市活力城阳的蝶变升级。
打造“高精尖”人才创新创业“双创城”
曹振涛来了,青岛瑞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有了制作大功率激光焊接清洗等设备的机会;
朱健鹏来了,青岛慕沃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建成了全球首条K系列工程轮胎巨型轮胎生产线,突破了我国在大型矿用轮胎材料、结构及生产领域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
Tormen Massimo来了,天仁微纳科技有限公司缩小了我国在纳米压印技术上与瑞士、日本的差距,实现了在纳米压印领域的弯道超车……
在山东省唯一的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呈现出一派火热的景象,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德国耶拿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韩国庆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及其团队争相入驻,吹响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随着园区承载力的饱和,今年,城阳区对博士博士后园区进行了整合,优化整合后的园区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在这里将为更多人才实现创业梦想。
平台载体既是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也是引才聚才的强大磁场。深谙人才吸引力法则的城阳,下大力气抓好平台载体建设,支持多种形式的产才、校地、校企合作,让“高精尖”人才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在创新平台上,城阳区依托中车集团行业内龙头企业,建成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协同研究,另外,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区共有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4家;在创业平台上,城阳区建成提升中国(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青岛博士创业园、青岛农业生命智慧谷等人才创业载体规模,已为200余个人才团队直接提供办公、资金、市场等全面支持,推动更多创新创业者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来城阳创业。
构建“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要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关键在于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圈”,打造能成就人才的创业创新环境。城阳区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环境”的工作理念,坚持环境留人和服务拴心并行,聚力全域打造企业满意、人才满足的营商环境,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创新推出40项改革举措,其中,优化人才就业创业服务等2项举措全国领先,健全完善人才服务全程代办帮办体制机制等3项举措全省领先,另有6项与人才工作、生活相关的举措全市领先。
山东绿天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强是受益者之一作为青岛第一家专注于节能环保领域的创业孵化平台,绿天使环保创业园入驻城阳之后,无论是获得资金支持、政策服务还是“招兵买马”都很顺利,并相继荣获“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称号。
“我们在招商过程中,接触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创业项目比较多,这些年来,包括北京的智能科技型企业、天津做装备的环保型企业,杭州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陆陆续续来到城阳‘筑巢’。”王瑞强说,“城阳有三点让我感触很深,一是政策力度大,给人才真金白银的支持;二是政策落地高效,政府守信践诺;三是服务理念强,真真切切为企业着想,相信许多创业者的感受和我是一样的。”
在谋划做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打造同时,城阳区还重点聚焦高层次人才关注的子女入学、就医、住房、生活等“关键小事”,着力打造适宜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优越环境。
“在城阳,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安家落户,为员工子女找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端的医疗资源等,这为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和团队解决了后顾之忧。”清华大学博士后、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说。
人才政策迭代升级 针对性更强突破性更大
从《关于进一步吸引在青高校大学生到城阳就业创业的若干工作措施》,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多条重磅政策相继推出,展现着城阳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决心:过去五年,城阳人才总量达到27万人、实现翻番,面向未来,城阳将构建最优人才生态,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
以“人才”为中心,城阳区按照让人才直接受益的思路出政策、给补助,让各类人才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破除政策分散不集成、人才漫天找政策现状。比如,大力引进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生活补贴。强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最高给予200万元生活补贴和1000万元股权投资。对“独角兽”、“瞪羚”、高新技术企业等年薪超过50万元的科技创新人才给予年薪30%创新贡献奖励。对市外高校研究生来城阳应聘,给予800元—5000元交通食宿补贴。对教育卫生引进的高水平人才最高发放50万元生活补贴。
“城阳区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最大的‘富矿’,围绕人才创新创业所需,制定出台了人才服务全程帮办代办、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人才新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鲁锐介绍,“此外,立足城阳制造业集中的特点,我们为高新技术企业量身定制引才政策,并积极兑现,上半年累计发放各类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人才关注的金融资本、创业保障等方面,以财政引导方式推出人才科创基金、人才险等金融产品,为人才创业、生活等方面提供最大支持、最优保障。”(文\图苟小妹、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