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05日 第 06 版)
为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鼓励夜间经济发展,“二〇二二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七月至十一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举行。图为近日,市民在亮马河河畔栈道的夜市观光。 |
去年7月,北京等5个中国城市率先获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年来,北京在打造独具首都特色的购物之城、美食之都、全球旅游目的地、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城市名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日前,由北京海外联谊会、北京市商务局、北京东城区政府、北京朝阳区政府、北京侨商会共同举办的第三期“京华海外论坛”在线上举行,面向海内外企业和个人介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政策环境。参与论坛的海外华侨华人对北京的新规划、新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多位受访者表示,愿拉动身边资源,积极融入北京发展建设。
“北京发展时刻牵动我的心”
肖凡大学毕业后投身影视行业,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外影视文化交流。2013年,他一手创办美国迈阿密中国拉丁美洲国际电影节,每年向拉丁美洲国家介绍多部优秀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同时帮助中国引进拉丁美洲影视作品。此次“京华海外论坛”推介的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规划,让他眼前一亮。
“美国迈阿密中国拉丁美洲国际电影节一直与北京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往届电影节期间,我们邀请、接待了许多来自北京的专家学者、知名演员、电影制作人等影视界人士。当前,北京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进一步加深电影节和北京方面合作、提升北京文化消费繁荣度是一件好事。”肖凡说。
论坛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介绍,北京作为常住人口超2100万的大国首都,一年总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消费潜力巨大。其中,服务消费自2018年起占比超过商品消费,达到50%以上,比例还在不断提升。北京环球影城等代表性消费地标自开放以来,迅速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并向国际消费集聚区迈进,助力北京文旅消费供给不断优化提升。
“北京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滋养,因此我对这座城市抱有很深的感情。出国多年,我一直关注着北京的发展。近年来,北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海外不断提升,尤其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后,北京愈发受到国际瞩目。当前,北京在文化娱乐、休闲消费等方面都在中国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发展态势对我们久居海外的华人来说,非常值得关注和骄傲。”肖凡说。
北京稳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息,也让西班牙中欧科技创新交流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理事韩杰倍感振奋。
“作为京籍侨领,家乡北京的发展建设,时刻牵动着我的心。”韩杰说,“近年来,海外侨胞一年多次往返中国和住在国的情况十分普遍,我们一直通过参加国内侨务部门举办的线上或线下研修班、研讨会等,密切关注着北京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2013年,韩杰在北京工体商圈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西班牙华侨及北京朋友共同投资了西班牙餐厅“波尔塔20”,开始融入北京餐饮消费发展大潮。
“我们从西班牙聘请了米其林大厨,让北京消费者不出国门就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地中海风味美食。餐厅斩获多项美食大奖,是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指定的节庆活动饮食供应商,受到中外人士的热烈欢迎。”韩杰说。
当前,北京餐饮市场规模约占全市商品消费的8%左右。2021年,北京餐饮收入1134.6亿元,增长27.5%。兼具“京味儿”与“国际范儿”成为北京餐饮业的特色。
“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优势条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非常自豪。今后,我将继续投资办好餐厅,为北京打造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贡献。”韩杰说。
“北京是座很酷的城市”
从小在故宫边上长大的“80后”宋扬,既是一位多代京籍的“老北京”,也是一位旅居欧洲多年的新华侨。
在世界五百强公司从事奢侈品零售业管理工作近10年后,宋扬跨界教育及地产领域,担任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咨委会董事及英国多所知名公学校董,致力于推动中英教育合作与人员往来。
“以往提起北京,很多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传统文化’。如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双奥’的成功举办,北京的国际形象正在不断变得丰富立体。”宋扬说,“我一直认为,北京是座很酷的城市。‘酷’不仅指有品位,更指的是文化自信。在这里,现代化生活方式和新消费习惯正在赋予城市新的品格,北京的城市风采丝毫不逊于全球其他大都市。当前,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北京正在加速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等创新业态的提质升级。未来,再提到北京,外国人想到的关键词除了‘传统文化’,还会有‘现代’和‘创新’、‘品味’和‘自信’。”
深耕非洲商贸、农业、文化等众多领域20余年,中非文化与艺术交流促进会执行主席南庚戌也十分看好北京的创新转型。
“国际化的消费城市有几项必备的要素,包括便捷的交通、良好的餐饮和住宿条件、便利的金融结算、完善的商业体系、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北京在这些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庚戌说,“北京作为中国的超大型城市,汇聚了全世界的商品和众多品牌。在北京,消费者可以看到全球的风景。”
论坛上,南庚戌注意到北京发展“首店经济”的介绍。据北京商务局数据,北京自2019年以来已累计开设首店、旗舰店2355家,其中,餐饮约占50%,零售占比30%,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儿童亲子等服务类约占20%。
“众多国内外品牌首店选择落户北京,充分说明了北京消费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南庚戌说,“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及各项优惠政策等,对海外投资商有着强大吸引力。我相信很多海外华商都愿意参与北京发展建设,把在海外积累的优质资源带回北京,为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出一份力。”
“为华侨华人提供广阔空间”
去年8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一系列“城市名片”。一年来,北京在体育消费、国际教育、国际医疗、会展设施及会展资源集聚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也让相关领域的华侨华人看到了合作机遇。
“我在德国旅居近20年,一直致力于对接德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中国院校合作需求,为中德高校交流搭建桥梁。当前,北京市持续优化国际学校布局、积极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支持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德国德中国际文化交流总会会长姜锋说,“我们已和北京的很多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学等达成合作项目,为北京高校的优秀学生增设国际交流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借助自身在海外的诸多资源,推进中德两国高校的联合办学,做强‘留学北京’品牌。”
作为深耕消费领域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宋扬认为,消费的关键在于“人、货、场”,华侨华人可充分利用在海外积累的资源优势,从这三个维度上找到参与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利益交汇点。
“北京推动消费升级,不应只把目光放在物质产品消费上,还应重视人文消费。目前,我担任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LAMDA)中国考试中心的授权人,与该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引入伦敦西区经典舞台剧名作、戏剧IP及先进的舞台管理经验,促进中外戏剧文化交流、丰富北京文化消费市场,是值得我发力的方向之一。”宋扬说。
今年5月,宋扬刚刚促成了一项中方企业与英国公学的赛艇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鼓励更多中国青少年参与赛艇运动。
“‘双奥’的成功举办让冰雪运动在中国‘破圈’。而今,多种户外运动在中国掀起热潮,体育消费市场方兴未艾。北京可抢抓先机,充分利用自身郊野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赛艇、帆船等多种户外运动项目,不断提高硬件设施、运营管理和教培体系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推动体育与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带动北京户外运动休闲消费。”宋扬说。
“北京稳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广阔合作空间。”韩杰说,“在打造‘城市名片’方面,华侨华人可支持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会展,加速创新消费产品市场推广;在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可联动开展跨境业务、要素交易平台等金融创新合作,提升跨境消费金融支持便利度。同时,在国际传播中,华侨华人还可开展城市整体营销、城市品牌宣传等,助力北京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都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
对于来北京投资兴业、共享北京消费升级机遇,多位华侨华人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北京拥有独特的要素禀赋,汇集了丰富的全球消费资源,我对北京如期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非常有信心。”南庚戌说,“期待北京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海外华商参与北京高质量发展进程。”
南庚戌认为,海外正规商协会拥有大量会员及资源,通过他们可吸引更多企业和组织到北京开设分支机构,并通过举办会议、会展等方式,成规模地拉动更多人员、资源来到北京,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消费能级和国际化水平。
“2023年是美国迈阿密中国拉丁美洲国际电影节创办10周年。我希望明年这个时间节点能够和北京电影节携起手来,搭建中外影视文化沟通的桥梁。”肖凡说。
“首都的未来发展令人充满期待!”韩杰说,“我将继续努力做好中西两国民间交往的建设者,在宣传北京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北京带来西班牙及欧洲优质资源等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