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光迪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0日 第 14 版)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围绕“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主题,赴江苏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前期,九三学社中央在京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听取了各省级组织、社中央专(工)委会的工作报告,了解各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现状及问题。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率调研组赴南京市、泰州市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废弃矿坑公园到百万千瓦高效煤电示范项目,从大学校园到高新技术材料实验车间,调研组就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当地进行深入交流,询问发展成效、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加强科研攻关 有效降低能耗
“使用这样的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大幅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混凝土外加剂摆满了展览橱窗,调研组详细了解产品性能、使用寿命、综合成本等情况。
近年来,该公司研制开发环保节能型混凝土外加剂,解决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难题,有效推进工业废渣的高效利用,大幅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使混凝土材料的碳排放量降低30%至50%,通过建筑节能和能效提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很高,尤其是建筑用钢材和水泥的生产属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通过建材生产技术创新、有效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调研组认为,应该鼓励企业继续加强科研攻关,不断加大产品在各类建筑中的推广使用力度,努力实现更大规模的水泥使用减量化。
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主委、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认为,建筑领域碳减排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在建筑设计上选用绿色低碳建材,集成运用可再生能源和智慧技术;通过拟定建筑能耗限额,管控运行阶段碳排放总量。
调研组还与企业负责人、研发人员座谈,了解企业经营效益、实验室建设等情况,询问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需求。
推进改造升级 着力提质增效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的数控中心,每台发电机的实时参数清晰地呈现在电子大屏上。“氮元素处理情况如何?”调研组对煤电项目如何处理尾气提出问题,听取百万千瓦高效煤电示范项目介绍,察看发电机组运行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围绕如何进一步降低煤耗讨论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如何高效处理火电厂的二氧化碳是世界火电发展的一大难题。企业依托智慧项目建设,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嵌入,不断提升运维水平,让机组运转更为可靠、更加智能、更有效率。“泰州电厂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是目前火电行业在建的最大规模的碳捕集项目,年捕集能力达5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刁保圣介绍。
“现场感受到企业在源头减碳、过程降碳等多方位协同降碳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傅小锋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在能源领域,科技部将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
调研组认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事关双碳目标实现,事关推动高质量发展。希望国家能源集团扛起“能源国家队”的重任,加大有关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着力强化技术攻关,为煤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出示范,以实际行动助力碳减排。
探讨路径对策 构建创新体系
漫步在江苏园博园水下植物园,沿途的秀丽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露天采石矿山。调研组参观了南京市汤山矿坑遗址生态修复区,察看工业泥潭生态治理项目,了解土壤改良应用、崖壁矿坑修复利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等情况。
在南京农业大学,调研组参观了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该校面向双碳战略需求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听取秸秆炭化等相关技术介绍后,调研组认为农业技术开发要注重节能降耗,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农民利益,通过技术创新努力降低成本,在推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围绕此次调研主题,调研组积极建言献策,认为当前应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开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技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高效储能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的新机理、新方法研究,大力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加快低碳技术集成与优化,围绕各行业开展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转型,加快发展综合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促进高效能技术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调研组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要清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将结合此次赴江苏实地调研,为聚焦双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和颠覆性技术布局、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提供新的路径与对策,为双碳战略实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