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已成为令无数企业心向往之的蓝海市场。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得益于健康险政策红利、国民健康保险意识提升,商业健康险取得了飞速发展。
数据可以一窥健康险市场的增长潜力。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过去5年,健康险保费复合增速达到了28%,远超寿险及意外险,预估健康险保费在2021年突破万亿大关;不仅如此,健康险在所有险种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18.2%提升至2021年1-5月的23%,已成为保险行业的第二大险种。
更重要的是,随着个人卫生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来临、城镇化进程加速、慢病人群扩大,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供给能力还很难满足人民快速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特别是经济能力更强的城镇职工及其家人这部分人群的补充升级医疗需求。
背后的原因在于,医保的定位是保基本,没办法负担更多的医疗成本,所以需要健康险的发展来分担医保不能支付的部分。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3.4亿,是一个与美国总人口数相当的单一国家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广阔的赛道。
基于此,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其中,作为行业中的代表企业,思派健康科技于近期公开更新了招股书,继续加速IPO进程。
截止目前,思派健康科技获得了众多高质量的投资机构的长期青睐。如腾讯、富达投资(Fidelity)旗下的投资基金、时代资本、 IDG资本、双湖资本、众为资本、鼎晖等,以及其他众多在近两年医疗和生物科技上市中的二级市场专业投资人如Hudson Bay、Octagon、3W等。
健康险市场当前的格局如何?有哪些挑战和机会?未来的演进路径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动脉网通过行业梳理和拆解思派健康科技更新的招股书,以求一窥问题的答案。
城镇数亿人的补充升级医疗需求,撑起万亿健康险蓝海市场
健康险的未来与医改的走向息息相关。
从宏观看,提升医保资金支出效率、实行医保控费是近年来政府医疗改革的路径。于是可以看到,在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大改革中国家医保局成立,其使命便是“医保控费”和“三医联动”。
在此趋势之下,发展健康险来发挥医疗保障补充的作用在政策端频频提及。例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了商业健康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一环。而在“十四五”规划中,不仅强调了“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还提及“保险”多达十余次。
除了在政策助推下以缓解医保体系的压力,健康险还可以化解供给侧矛盾。这是因为,在慢病人群扩大和经济水平上升等诸多因素作用下,人们对于优质医疗资源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促使健康险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
对于用户来说,健康险最大的价值在于能用可负担且确定的提前支出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医疗支出。要知道,尽管当前大多疾病都有国家医保兜底,且在集采政策下药价有大幅下降的良好趋势,但个人医疗自费负担仍然较重。
根据国家医保局及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21032亿元,占2020年社会及个人卫生支出的41.8%,尚不到一半。而放到个体之中,一次重大意外则可能导致普通家庭“因病致贫”,风险敞口亟待填补。
正是基于该原因,经济能力更强的数亿城镇职工及家庭开始对健康险的需求变得旺盛,推动了健康险的飞速发展,并成为万亿蓝海。
但是问题也逐渐显现:在传统的保险市场上,企业多以“买保险送服务”的思维经营健康险,使得健康险并没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这是在于,健康险的本质是医疗健保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说其价值一定是要建立在与之匹配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之上的。这也是商业健康险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为此,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的报告》专门指出,要加大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提供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实现健康险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协同运营。
顺应此趋势,包括思派健康科技在内的大量创新健康险公司出现:它们不同于传统健康险企业的打法,而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通过其强大而全面的医疗资源整合能力,以医疗健康网络为切入点,建立起了以健康管理服务为中心的健康险新逻辑。
自此,健康险行业进入了巨变的前夜,市场格局正向多样化转变。即从单一保险公司,转向互联网、医疗机构、医药集团、健康管理机构、医疗大数据公司、实体行业的多元化体系中。
依循这一路径,头部企业们取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到上市前夜。
加速IPO进程,思派健康科技的健保闭环构建得怎么样?
针对数亿人的补充升级医疗需求,近期更新招股书的思派健康科技目前构建了三条业务线,包括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药事福利管理(PBM)及医疗服务网络及支付方解决方案(PPS),2021年合计总营收超34亿人民币。
(思派健康科技各业务营收情况 图源:招股书)
三条业务线背后的逻辑在于通过建立健康-保障整合型支付管理方的医疗网络、药物管理的体系,从而打通被保人、患者、全科与专科医生、医疗机构、健康险支付方之间医疗管理的全面网络,以完成“医药健保服务”的闭环。
具体来说,PRS业务中主要提供肿瘤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SMO)服务,该业务主要是支持制药公司临床试验的药物研发过程。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思派健康科技分布在86个城市的试验中心已累计为272名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含了我国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前十大上市制药公司。
在医院及专家医生端,思派健康科技通过PRS业务覆盖中国超过2800名主要研究者和超过425家医院,这其中包括27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五家国家级癌症治疗中心的全覆盖。通过该业务,思派健康科技构建了覆盖全国所有医疗集聚城市的重要医疗机构的大病专科专家网络,围绕医疗管理的供给端核心进行发展。
PBM业务线主要包括特药药房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增值药剂师服务,核心专注治疗肿瘤及其他危重疾病的特药。如何理解?就是患者可以通过该业务从思派健康科技获得当下最具创新性的药物,并获得药事服务,包括处方验证、用药指导、AE咨询及随访评估等。
(药剂师相关服务 图源: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截至去年12月31日,思派健康科技在中国大陆除西藏及青海以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拥有91家特药药房,其专门提供治疗癌症及其他危重疾病的处方药,这里面还包括新推向市场的创新药物在内的多种特药,例如目前已获准在中国商业化的全线PD-1药物。而药剂师服务则可确保患者在拿到药后获得更好的药物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目前,思派健康科技有73家特药药房已成为社保的指定药房,占其所有特药药房约80%。此外,42家特药药房已在当地医保管理部门取得“医保双通道资质”,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报销此前只能在公立医院购买时才能报销的特药药品。另外,旗下的特药药房也与主要保险公司建立了直付机制,为患者提供了额外的支付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思派健康科技并没有采用近年来业内普遍通过并购进行快速扩张及收入并表的做法,而是通过自建特药药房这一更难但业务质量更好的方式,这使其能快速高效地按照统一标准实施药剂师服务和全国网络自营管理,资源投入更高效,整合管理风险也小。这可能与思派健康科技PRS业务高度协同,并围绕医疗的供给端核心医生及医院网络共同发展的策略有关。通过该业务,思派健康科技在医疗专家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全国性的药物管理网络。
(特药药房的运营逻辑 图源:招股书)
PPS业务方面,据招股书显示,目前思派健康科技在我国150多个主要城市已经汇聚了1200多家三甲医疗机构、55000名医生及500家体检机构,形成了不错的医疗资源整合。
(医疗服务网络与支付解决方案 图源:招股书)
在完成医生、医疗机构、药物管理网络等医疗资源的构建后,思派健康科技进一步打通了商保支付,并已与主要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差异化的健康保险计划。
例如思派健康科技已在多地落地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并推出新一代企业医疗健康福利解决方案——思派健康保。思派健康保的产品逻辑是通过企业医生前置管控的模式,在思派健康自建的医疗健康体系中完成“出险-服务-理赔”的商业险闭环,并快速辐射全国,以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作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惠民保以普通民众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危重疾病、医疗服务及特药的额外保障。此外,健康保为雇主及其雇员提供更全面、更先进的保障,提供灵活、优质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这些产品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截止目前,思派健康科技为超过1430万名个人会员和740名企业客户提供了服务。
不难发现,通过做深做透支付管理方的医疗网络、药物管理等体系,实现切实的商业化,思派健康科技构建了真正有医疗管理基底的健康险产品;又通过差异化的健康险产品销售,让与之匹配的医疗保障体系获得了保险用户体量。正是通过双向互动,思派健康科技转起了业务飞轮,让“医药健保”闭环落地运转。
表现在财务报表上,过去3年,思派健康科技在坚持自建强运营的情况下,仍实现了持续的高速业务有机增长和每一年新业务条线的扩展,不断夯实完整健保体系。同时,在基建期的投入亏损也表现得很适度。
以专业一级及二级投资者真正关注的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亏损(即去除因历史优先股评估变动及期权授予的非真实现金损益)为例,思派健康科技在PBM板块高速发展的2020年亏损2.59亿元,在PPS板块高速发展的2021年亏损3.65亿元。
考虑到思派健康科技建设创新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的复杂度,及其2021年底资产负债表上约16亿元的现金和银行理财等金融资产,整体的发展看起来持续向好且“弹药充足”。
(思派健康科技的财务报表 图源:招股书)
行业迎来加速期,下一个十年将如何演进?
我国健康险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站在宏观的角度看,我国从2014开始的药物研发改革、2017年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2018年整合多方医疗保障职责的医保局成立,过去数年以“三医联动”为核心的新医改已逐渐步入深水区。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加速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支付方式改革和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
在政策的大力驱动下,我国的就医、用药和支付体系加速优化,正在走向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院外处方、在线诊疗、商业健康险、健康管理等市场也相继进入快速增长道。
体现在产业端,则表现为行业大额融资不断,且以思派健康科技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们纷纷冲刺IPO。但另一方面,在打通“医药险闭环”的过程中,整个行业仍有不少难点亟待突破。例如信息不对称、赔付率高、盈利能力低、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未来整个行业对于入局企业依然拥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在发展中更要重视创新和服务效率。
从国外来看,凯撒医疗和联合健康目前已成为健康险行业的标杆。以联合健康为例,其作为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成份股,目前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5万亿元,市场超过4000亿美元,无疑成为了健康险企业的风向标。
纵观成立于1974年的联合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重视医疗服务能力,且不断推动创新。例如在1988年,联合健康首创性地推出了PBM业务,将福利设计与零售药店网络联系起来,并且提供药品邮寄服务。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联合健康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做深医疗服务,比如保险产品的设计方面,在原来住院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处方药保障,为它打开老年人市场提供了助力。可以看到,健康险企业能否抓住趋势,核心还在于要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持续迭代创新。联合健康强调其每年处理超过1万亿美元的总医疗帐单,并为客户和消费者管理超过250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
站在社会效益的角度,健康险未来10年的专业探索之路,仍将聚焦以医疗健康管理为驱动的保险保障,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医疗健康管理实实在在的体验。这既契合了“健康中国2030”所需要的健康服务目标,也是实现“健康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一环。
前路虽漫漫,但时间是检验价值的有效尺度:当健康险企们经历过用户持久的信任和信赖,必能在行业的大浪淘沙中留下真金。
在此趋势下,健康险行业势必迎来更为繁荣、多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