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光迪 刘晓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8日 第 04 版)
核心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些地方立足农村现有基础,充分调动村民力量,科学规划、改善环境,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当地农村呈现出人居环境美、乡村生活好的生动图景。
科学规划 发展添动力
“想有个遛弯的地方。”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的山泉村,村民们有个一致的心愿。
山泉村因山而名、依水而兴,山泉河横贯村庄,清流环抱,村子景美,发展得也不错。2010年,山泉村村民集体搬迁到社区共同居住,改农房为楼房,社区内配有餐厅、停车位、幼儿园等设施。
随着当地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高,人多地少、车多路少的问题成了村民们的烦心事。“社区内部的道路经常有车辆驶过,平时都不敢让孩子单独下楼玩儿。”村民赵燕说。
村干部走访后得知:村民们时常因为没有专门散步、健身的场所而苦恼,都希望村集体能想想办法,规划一个健身步道。
既然水网密布,何不把健身步道沿河铺设?山泉村村干部们给出了最初的想法。有了大体想法,就要有科学的规划,为此村干部邀请苏州园林设计院团队,依据山泉村现有的山水特点,为健身步道做规划方案。
“阿姨,您对于我们健身步道的设计有什么想法吗?”山泉村网格长李科指向河畔两侧,为赵燕介绍健身步道的初期规划路线。“小李,那个健身步道能不能弄成塑胶的,对我们老年人膝盖好一点。”围绕村集体和设计院提出的想法,村民们不时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哪里车流量大、哪里施工有难度,大家将实际情况与规划想法有机融合。根据山泉村村委会副主任李东回忆,集体的商讨会议,前后就进行了七八次。
科学的规划,体现在山泉村步道建设的方方面面。景观设计、路线选择都经过反复论证和计算。“大部分步道都选择了河边的草地区域。”李东表示,“步道不能破坏环境,还要做到便民最大化,我们合理规划了空间。既保障村民的步行安全,又确保河道生态不被破坏。”
景观提升 环境添新意
在福建省寿宁县南阳镇坝头村,青瓦白墙,果茶飘香,抬头望去是怡人的蓝,环顾四周是清新的绿。沿着一条蜿蜒的鹅卵石步行栈道漫步,村中美景尽收眼底。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房屋破败、道路泥泞、溪水浑浊。
沿溪铺设石子,清淤、拓宽、捞渣,让原本只有1米宽的沟渠化身为串联三个自然村的生态溪流。“我们把景观提升作为村子的一大特色。”33岁的驻村第一书记陈德荣介绍,“游客可以在溪岸漫步,也可以品尝溪水浇灌的特色水果。”
无独有偶,在山泉村,不少村民提议村里现阶段的步道长度较短,景色单调。为了提升社区的居住环境和村民的幸福感,山泉村将健身步道的范围扩大,让步道贯穿山泉村社区,其中还增设南北两条线路,将东西两部分进行串联,同时在沿湖区域进行圆形规划设计,优化景观环境。在步道沿线,山泉村还计划加装照明系统、智能化跑步系统,为村民提供安全、智能的健身体验。
今年1月14日,山泉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高票通过《山泉新村景观提升改造方案》,步道景观提升工程预计在今年3月开工,一期工程预计于今年6月份竣工。
3年来,无锡市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近59.5亿元,加快实现农村厕所净化、道路优化、路灯亮化。与此同时,当地还聘请国内10名专家为首批“美丽乡村设计师”,在10个定点村开展乡村规划和农房设计工作,提升景观环境,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用好资源 乡村添人气
走在坝头村街头,除了溪边步道,还有一个标识惹人注意——“硒锌之乡”。
地处闽东,山路盘桓。4年前的坝头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别说外地游客来,就是本村年轻人,也都离开了很多。”村党支部书记张高宋介绍,坝头村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子环境不好,人气也不足。
说话间抬头一看,20亩八月瓜映入眼帘。“别看种得不多,价格可是普通品种的两倍多,还特别受游客欢迎,秘诀就在土里的两种微量元素。”手攥一把泥土,陈德荣道出缘由,“我们村里所有土地都富锌富硒,两种元素都对人体有益。”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寿宁县,拥有58.2万亩富硒土壤和68.8万亩富锌土壤,而且硒锌叠加共存的土壤有10万多亩。
立足富硒富锌土壤等生态资源优势,坝头村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搞起了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以前村里环境不好,年轻人都外出找工作,现在返乡创业成了潮流。”张高宋很自豪,“我儿子回来了,待在村里既有钱挣,生活还舒服。”
好资源有好客源,好环境促人气旺。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坝头村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如今寿宁县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330万人,坝头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我们将继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村民增收。”寿宁县委书记周乃松说。
“我们马上要迎接新一批来康养的游客。”张高宋的嘴角露出笑意。
本期统筹:杨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