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百姓话题:灵活就业 勇敢追梦

2022-02-24 09: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灵活就业 勇敢追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24日   第 12 版)

 

 

  丁梦在直播中。
  受访者供图

  杨璐宇在摄影。
  梁子栋摄

  钟驿炉在介绍产品。
  受访者供图

  格桑曲珍在直播中。
  本报记者 付 文摄

  海来曲洛在刺绣。
  受访者供图

  强巴正在工作。
  受访者供图

 

  创立品牌,感恩时代

 

  █ 丁 梦 广东广州 化妆品品牌创始人

  站在三十而立的人生节点,回想走过的路,我非常感慨。从苏北农村来到一线城市,从刚出校门充满迷茫的中专生,到现在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朝着梦想踏实进发,10多年来,我跟着时代的步伐勇往直前,完成了人生蜕变。

  2010年,我从一所电脑进修学校毕业,在一家广告设计公司里“爬格子”。一度以为自己将在这个安稳的工作岗位上长久干下去,直到看到身边有人做起了“微商”。那时候,人们买东西的渠道除了实体店,就是大型电商平台。“微商”的出现,如一粒石子激起满池浪花,很快成为潮流。

  2016年初,艰难说服家人后,我辞了职,成为较早一批“微商”大军的一员。我当时暗下决心:既要有销售技巧,又要以诚为本,把有品质、价格优惠的产品卖给更多的人。

  做“微商”销售,天天要与顾客交流,我很快就感觉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为此,我如饥似渴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读书看报,了解政策方向。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让我之后越来越有自信。

  回想起来,那几年确实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我一个人从苏北跑到广州找生产厂家进货,尽可能地为顾客考虑,薄利多销。我把自己的奋斗故事拍摄成一条条正能量视频发在微信朋友圈。在“微商”销售中,我慢慢收获了一大批忠实客户。我很欣慰,没有人不愿意与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做朋友。

  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和爱人一起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创立属于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水之初”,利用刚刚兴起的短视频做宣传。2020年疫情期间,我封闭在家里,闲不住,又开始在网上直播,销售自家产品。

  那时候是真累啊!两三天一次直播,一次6小时,关了直播嗓子里都感觉在冒烟。然后马上开始选品、铺货,经常晚上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辛苦总有回报,我的直播间“粉丝”数不断地往上涨,最多一个月,光面膜就卖了近4000万元。

  怀上第二个孩子之后,我开始带徒弟了。我认为,一个好的网络带货主播,要勤奋,要有与人沟通的天赋,更要真诚。在直播间里,我坚持一个原则,每一款化妆品我自己先试用,然后根据顾客的需求有选择性地推荐产品。

  现在,我们团队里已经有几个小“网红”了,事业稳步发展。回想过去,我特别感恩这个时代,让追梦人看见光亮。

  本报记者 程远州整理 

 

  拿着相机,为梦前行

  █ 杨璐宇 河北石家庄 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

  我是河北石家庄的一名自由创业者,我的故事从一台相机开始。

  2012年,我在河北传媒学院读摄影专业时,父母就给我买了一台相机。课堂学习之外,我便学习如何拍摄、制作视频。在实习时,有一个行业前辈看我能吃苦,拍的片子也不错,便提出拉我一起从事婚庆摄影。

  “我能行吗?失败了怎么办?”当时我心里十分踌躇,可那时年轻,冲劲足,想闯出一番天地。于是心一横,扛着机器一脚踏进了拍视频这个行当。

  婚庆摄影是个起早贪黑的行业,挣的是辛苦钱。凌晨起床去跟拍,累了一天晚上还得撑着眼皮剪片子;客户不满意,还得来来回回修改。

  “累死累活图什么?老老实实找个班上,朝九晚五不好吗?”这样的念头不止一次浮现过,但每当片子做完拿到报酬时,我又感觉付出是值得的。别人读书向父母索要学费,而我却早早自食其力,而且不管是拍摄和剪辑,都做得有模有样。

  除了婚庆摄影外,我还做起了摄影器械出租和视频剪辑的工作,收入不断增加。就这样,我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更坚定了自己创业的信念。

  2015年大学毕业时,我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没有听从父母的劝说,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灵活就业者,和两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办了摄影工作室。那几年,我拿着相机走遍了大江南北,那时才发现原来世界这么精彩。

  也许是早就习惯了打拼,我打心底不愿安于现状,如饥似渴地学习营销、策划、活动执行等方面知识,凡是觉得能做到的我都会去尝试,人生变得无比丰富。从摄影工作室到婚庆公司,再涉足文化传播领域,如今我已在石家庄市裕华区创办了一家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传播公司,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婚庆摄影拓展到宣传片拍摄、广告策划、专业视频制作等。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梦想的结晶。

  如今,最初那台陪伴着我度过寒冬酷暑、走过大江南北的相机,被我珍藏在家里。它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督促我不断前行的动力。选择喜欢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梦想插上翅膀,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很有意义!

  本报记者 张腾扬整理 

 

  合伙创业,贵在坚持

  █ 钟驿炉 江西铜鼓 直播带货合伙人

  我今年32岁,是江西省铜鼓县三都镇战坑村人,以前是直播带货行业的“门外汉”,没想到在半年多时间里成为了一个带货主播,如今每天销售鞋子千余双,带动10余人就业。

  18岁那一年,父母支持我在镇里开一家小店,从事手机和话费卡销售。最初几年生意不错,后来随着网络销售兴起,市民买手机、充话费多数在网上进行,小店的生意日渐惨淡。2018年,我干脆把店关了,到附近企业打工。

  有两个邻居是做直播带货的“网红”,他们经常在镇里做直播,顺便帮企业、农户带货,生意十分红火。去年5月,我突发奇想,自身形象、气质还行,有沟通能力,也有才艺,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去进行网络直播带货呢?

  说干就干。我随即邀请2个有一定线上营销经验的朋友加盟,在县城租下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房子,开始了直播带货之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最后选择了一款知名的国产运动鞋作为销售对象。

  谁曾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直播第一天,我们直播5个小时,才卖出5双鞋子。接下来一个星期里,业绩都差不多,最多一天也没有超过20双。这个时候,我们3个人都非常冷静,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必须坚持下去。

  我们互相打气,哪怕直播间只有一两个顾客也耐心做好解说。随着时间推移,直播间“粉丝”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一个月后,“粉丝”增加到2万人。生意越来越好,我们信心倍增,又新增了一个直播账号,雇了13名员工,其中主播9人、客服2人、后勤2人。

  去年10月,我们遇到了一件麻烦事。由于各方面客观原因,生产厂家无法正常发货,我们只能减少直播时间,或者只做预售。经过这次教训,我们学会了多做预案,以备紧急情况。

  如今,我们两个直播账号“粉丝”近10万人,每天能卖出鞋子千余双,我们3个合伙人都有了一份稳定收入,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带动了13名附近居民就业。别人问我创业半年多来有什么心得,我总结下来就两点,一是要敢于去尝试,其次就是贵在坚持。

  本报记者 朱 磊整理 

 

  助力致富,心劲儿足

  █ 格桑曲珍 甘肃舟曲 电商主播

  1990年,我出生在西藏日喀则。阿妈常说,我天生骨子里就有一股闯劲。少年时代,我就曾一个人跑去拉萨,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后来,又独自坐着火车到了浙江、江苏、北京。走南闯北,既开阔了我的眼界,又让我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兴趣。

  后来,我嫁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峰迭镇坝子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乡亲们种的花椒、木耳等山货品质上佳。但是受交通条件限制,只能等着商贩来收,好货卖不上好价钱。

  能不能把山货搬上网络,通过视频展示当地的特产?看到有人直播卖货,我也动了心思。2019年5月,我开通了名为“格桑曲珍”的网络账号,开始卖村里的花椒、木耳、藏族服装、饰品等商品。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我在直播时,没有几个人看;来看的,也很少有人下单。卖不出去货,心里像火一样烧。后来,在县商务局的帮助下,我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产品包装也上了档次,并且通过了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提升直播水平,县里还组织我们做电商的主播去浙江义乌学习考察。

  县里各项配套措施也在改善。比如物流方面,原来,由于山高沟深、交通不畅,很多产品常常因为发货不及时导致顾客抱怨。后来,县里协调多家物流公司入驻,还开通了舟曲到兰州的物流专线和19个乡镇物流快递站,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政府还建设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让我们免费入驻,还安排专人帮助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理顺了思路、解决了困难,我的直播事业慢慢走上了正轨。现在,我的“粉丝”已经有了几十万,回头客越来越多。每天直播的几个小时,是我最充实的时刻。有时候为了彰显特色,我还到田间地头直播,让大家看到当地的山山水水。

  以前,农户一亩地种40多棵花椒树,一年最多挣1万元;现在通过直播带货,减少了中间环节,每户至少增收两三千元。去年“双十一”期间,我一天就帮村里的20多户卖了4万多元的花椒。如今,村里每年生产的4000多斤花椒,有七八成是我卖掉的。除了我们村的山货,我还帮周边村子的老乡带货。大家都没想到,电商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舟曲人常说,两个胳膊有劲儿不如心里使劲儿。现在,我的心劲儿更足了,一定要把直播电商这件事坚持做下去,与乡亲们一起致富!

  本报记者 付 文整理 

 

  家传技艺,“绣”出幸福

  █ 海来曲洛 四川凉山 绣娘

  我今年45岁,是一名彝族绣娘。原来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库依乡拉洛村的大山里。2017年丈夫去世后,我独自抚养7个孩子长大。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植玉米、土豆、苦荞为生。2020年,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家成为众多受益家庭之一,搬进了明亮的楼房,现在住在城北镇沐恩邸社区。

  为了帮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脱困家庭妇女实现搬得出、能住下、有就业,县里在5个安置小区成立了社区彝绣工坊。我从小就喜欢跟着妈妈学彝绣,有刺绣底子,搬到社区后参加了彝绣培训,现在成了社区彝绣工坊的一名彝绣能手,还当上了小组长,每月收入2000多元。

  前几天,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1621名签约绣娘领到了新一笔工资。想想以前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现在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工作的地方就在家门口,感谢政府让我们有了发挥一技之长的机会。

  吉克依乌整理 

 

  “斜杠青年”,喜欢多元

  █ 强巴 西藏拉萨 视频制作人

  我今年27岁,现在主要做视频制作方面的工作。

  这个工作和一次有趣的经历相关。一次,我有幸被邀请担任西藏首个由古建筑改造的艺术中心——“吉崩岗艺术中心”宣传片的制作工作。我就在拉萨的吉崩岗社区长大,因为这个工作,了解到自己生长的地方有这么深厚的历史。这也是我喜欢视频制作这份工作的原因,能一直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虽然收入不是那么稳定,但是我觉得灵活就业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能时时刻刻督促自己,可以有时间去思考很多问题。有了深入思考后,有时候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想到很多新点子。我也会学习其他灵活就业者,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总而言之,我很喜欢目前这种状态,对我来说灵活就业者就是做一名“斜杠青年”,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拥有多种职业、多重身份、多元生活。下一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视频制作技能,把这个工作做好、做优、做强。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