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1日 第 04 版)
盐碱地还能建蔬菜大棚?
“看看,长得多壮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掀开大棚门帘,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恒温25摄氏度的棚内,拳头大小的西红柿挂满枝蔓。
“长得好,口感也好,超市排着队来收购呢!”朱兵兵摘下一颗塞过来,“种下5个月就能挂果,每半月收一茬,这座棚一年挣10万块钱没问题!”
隆惠村是深度盐碱地,一度寸草难生。“放块砖头在田里,个把月就能被‘咬’成灰。”朱兵兵告诉记者,没法种地,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村民曾经只能外出打工。
“大伙儿试过改良这里的土壤,村里先后建了100多座蔬菜大棚,可惜没几年都废弃了。”接过话茬的,是大武口区农水局高级农艺师赵金霞。她解释道,这里地下水位常年较高,造成土壤盐碱度始终下不去,改良效果微乎其微,村里的大棚逐渐荒弃。
新型种植技术让这些大棚重现活力。“这叫沙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模式。”赵金霞一边说着,一边探下身子,扒拉开西红柿底下的沙土,露出薄薄一层塑料膜:“把反渗透膜铺在地上,再在上面用普通黄沙作基质,通过水肥一体、添加微量元素等,让黄沙变成‘沃土’。”
隆惠村通过小面积试水,证明沙培技术在盐碱地行得通。去年初,村里成立合作社,向当地申请了农技改造补贴,用沙培等无土栽培技术对废弃大棚进行翻新改造,目前已改造59座大棚,通过种植蔬菜、菌类等,仅一年便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
去年底,隆惠村利用补贴资金修建了中控室等智能设施,实现大棚管护的自动化。“远程监控、温湿度智能调节,连遮阳帘都从手动的草帘换成了自动布帘。”朱兵兵在中控室演示着各类操作,“村里打算把剩下的大棚都翻新,把这片盐碱地变成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