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西安“硬科技”遇上重庆高质量发展

2022-01-07 11:52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专访摇橹船科技创始人郑道勤

 

  它生产的相机能识别60多种情绪;

  它的目标是为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

  机器视觉“国家队”,助力中国智能制造;

  《重庆专访》,对话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道勤。

  记者 廖洋益:如果让您用一句广告词来概括咱们摇橹船现在的核心技术的话,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您会用什么广告词来介绍自己?

  郑道勤:可以这么说,我们是为机器人装上“眼睛”、装上“大脑”,帮助机器人工作得更有智慧。

  中国目前生产线上的大多数机器人其实是没有眼睛的,是在闭着眼睛在操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在从事重复的这种劳动、重复的动作。比如说一个盲人,他也许可以去做一个凳子。但是一个有眼睛的匠人,他可以做出非常漂亮美丽的这种艺术品出来。所以说解决了视觉的问题,可以帮助机器人工作得更有智慧更有效率。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一些视觉的引导,然后一些定位,精密的测量、缺陷的检测以及设备的运维等等。

  记者 廖洋益:您说到现在生产线上机器是没有眼睛的,对您刚才说的具体的应用场景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

  郑道勤:比如说在酒水饮料行业,能够看到整个自动化程度其实是比较高的。发酵罐下来之后,洗瓶、灌装、流水化,整个生产线是非常快的。但是我们就可以生动的看到,在它下线环节,它1条生产线就变成2条 ,2条就变成4条。然后这4条生产线再往前面走的话就是一些圆柱形的灯柱。每个灯柱有8个工人用眼睛在看整个酒瓶,检查酒中的液体有没有杂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生产自动化上游环节中非常快,哗哗哗往前面走,但是到了下线的环节,它生产节拍立马就降下来了。

  记者 廖洋益:目前已经在哪些领域和行业应用了你们的技术?

  郑道勤:我们的应用行业主要是汽车及零配件,另外一个话就是在消费电子、半导体这个环节。在汽车行业冲压、焊接、喷绘、总装各个环节对于机器视觉的需求是非常多的。

  记者 廖洋益:摇橹船跟国内同类的做机器视觉的这种公司比起来,你觉得你们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郑道勤:其他做机器视觉的公司国内有上百家,大多数是以做算法为主。但算法离不开高质量的图像,拍不清楚自然就算不明白。我们获取的图像的质量,特别是在于一些复杂的场景、中高难度的场景,这是我们的一个极大的优势。

  作为中国科学院和重庆两江通过院地合作孵化的第一家硬科技人工智能公司,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完整掌握了高精密光电测量、光电机算软的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公司,同时我们也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布局了智能视觉装备和行业数据大脑的人工智能公司,这也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硬科技”成果转化直接运用到重庆这个老工业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黑土地上的先进技术之一,可以说是“硬科技”赋能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

  郑道勤:我们(中国)可以生产很多的东西,但是高精尖的很多东西,元器件我们为什么生产不了。为什么没有(制造芯片的)光刻机?为什么镜头要用日本的?高精密加工,在微米级别的加工、在纳米级别的加工都离不开机器视觉。我们是制造业大国,我们的制造业目前将近占整个全球制造业份额的30%,但是我们的机器视觉市场份额在全球来看不到15%。

  记者 廖洋益:看到这里老百姓可能会问说,既然我们是西安光机所和两江新区共同孵化的这么一家企业。我们国家之前有这么厉害的这种国家队的机器视觉技术,为什么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没有把它运用到工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来,而是让国外的企业首先占到了市场的优势呢?

  郑道勤:这也是要回到我们目前制造业发展的阶段。其实过去20年30年,我们解决的是一个少到多的问题。我们对于品质、对于质量、对于工业的要求不会像今天这么迫切。我们以往以要素驱动型为主,人口红利是我们的优势,资源环境也有一个较大的支撑。而中国再往前面去走,制造业再往前面去走,我们就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支撑,高质量发展。所以说这也是国家中央层面提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个关键。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于科技创新,对于质量工艺、对于技术有一个更高的需求。

  记者 廖洋益:机器拥有视觉来说,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有什么意义?

  郑道勤:在我们的爷爷这一辈,解决了中国工业制造有和无的问题。在我们的父辈解决了中国制造少和多的问题。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接力棒传到我们的手上,我们要解决的是中国制造多和好的问题,这是我们所需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