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24日 第 05 版)
图①:8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右一)向卢旺达留学生传授菌草种植技术。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有这样一段重要表述:“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8周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8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恢弘磅礴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走出一条高质量建设的光明大道,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擘画蓝图
时间回到2013年9月,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习近平主席的动情话语,让古老丝绸之路穿越千年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不到一个月后,千岛之国。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时代大势、以大历史观对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倡议提出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高瞻远瞩、把脉定向,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擘画蓝图。
2016年8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方向、明确重点。
习近平强调,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2018年8月27日,“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指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全面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显著成就,科学分析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对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除了三次工作座谈会,中国还主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深远谋划,在国际会议发言、与有关国家领导人通电话、致贺电等不同国际场合反复强调,中国愿同有关各国一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从绘就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到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再到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枝繁叶茂,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8年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近日,中老铁路国内段开始试运行,年底前老挝段也将开通。中老铁路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国家发展战略的标志性项目,通车后从万象到昆明将实现朝发夕至,为东盟国家间的往来搭建了更为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和中老铁路一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联通更高效。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中巴经济走廊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跨越高山深壑、跨越海洋沙漠,随着铁路线延伸的,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8年来,我们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日本、意大利等14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今年11月初,上海,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期间举办的贸易投资对接会上,1000多家中外企业达成超200项合作意向。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展商收获了大量订单,纷纷“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位巴基斯坦客商的话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你可能想象不到,得益于中国的进博会,远在几千里外的巴基斯坦农村贫困妇女有希望靠自己编织的地毯摆脱贫困……”
去年以来,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合作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风前行。对此,陕西商人元朝辉也深有感触。
“‘长安号’开到哪儿,我们就把业务拓展到哪儿。”元朝辉是陕西自贸区内一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创始人。他口中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
疫情暴发以来,海运受阻、运费高企,中欧班列凭借其稳定高效优势逆势增长,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10月底,中欧班列已铺画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5个城市,累计开行超4.6万列,成为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展现出“一带一路”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中国还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了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疫情暴发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互支持,缔结起团结抗疫、共同发展的“命运纽带”。中国已向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7亿剂新冠疫苗,其中多数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
“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感言:“各国应当抓住‘一带一路’合作带来的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山海情》剧中名为凌一农的农技专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会见之前,菌草,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为“闽宁合作”打开了一扇门。那次会见之后,很快,林占熺远赴南太,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这儿,颇为感慨:“我当国家副主席以后,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继续推广菌草。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立竿见影。除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更是不可或缺。
何塞·吉尔达尔,是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地区的一名农民,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生。过去,由于不懂育苗及缺少农机设备,他家只能靠天吃饭,勉强维持生计。自从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落地,他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
如今,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何塞·吉尔达尔成为能够独立操作机械、掌握科学种植方法的新型农民。他所承包农田的平均产量由每公顷3吨,提升到每公顷7吨甚至9吨,种植范围由大米逐渐拓展到多种粮食及经济作物。
“在家乡,和我一样受益于该项目的居民还有很多。现在,赛赛地区的合作种植户有500余名。每年,项目为我们提供约600个就业岗位,在水稻收割季高峰时期,有1000多名当地员工在项目上工作。大家或加入合作种植,或在中国公司谋得职位,生活蒸蒸日上。”何塞·吉尔达尔说,中国企业还做了很多改善民生的事。例如,项目刚投入建设时,中国公司在附近的农村建了两所小学,每年为学校提供粮食,还帮助修建道路、修复灌水渠等。去年,疫情导致莫桑比克粮食进口严重受阻,市场上成品大米价格上涨且运输困难。项目方了解后,将收储的水稻加工为成品大米后,以成本价发放给当地居民,解了燃眉之急。
与何塞·吉尔达尔的故事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增强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已经累计为这里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创造许多就业岗位;在孟加拉国,由中国帮助建设并可以远程排除故障的太阳能路灯系统已经覆盖几个大城市,不仅改善了当地照明条件,也推动了清洁能源在当地的使用……
如果要问:“一带一路”改变了什么?对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它是水和电,是路和桥,是学校和医院,是增加的收入、改善的生活和值得期待的明天。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事实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站在新的起点上,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相信这一东方倡议将造福更多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