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过对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钱学森就是最杰出的代表。钱老于2005年问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的重大艰深命题,留给我们后人作答。事实上,钱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对该重大命题进行了“自问自答”式的积极思考与探索,系统性地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体系,倡导改革教育体制,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高度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我们的教育和科技实践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发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基因,继承钱老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寻求一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之路,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正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关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未来。
为进一步探究“钱学森之问”这个关乎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艰深命题,探寻中国教育改革新的方向,钱学森之问研究中心主任李建革博士首次提出了“大教育”新概念。“大教育”就是以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育心教育”为主导教育模式,突破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国际教育和自我教育”五位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
众所周知,创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根源在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金字塔”的规格。钱学森之问研究中心主任李建革博士认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
钱学森之问研究中心主任李建革博士,协同专家组国学教育专家、导学专家王自超老师和江银柱老师,学育专家李从国博士、大数据专家李敏博士等研究人员,在研习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汲取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成果,以及多年来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大教育创新理念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现行教育的诸多问题,创造性地研发了“创新教育教学法”,精心策划了《中国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2021-2035》,旨在唤起教育本质的回归,破解“钱学森之问”杰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为我国从实质上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该《计划》立足于中国青少年阶段学生群体,以育人为核心,遵循青少年人生成长、成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育心教育”的导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进而使他们突破一切为“升学”而学习这个无形短视的“天花板”,使其心理与心灵和谐发展,协助学生建立励志成才的教育信仰,追逐自己愿意学、主动地学、愉快地学、高效地学和学习上瘾的学习状态;该《计划》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智慧、重能力、重创新、重人格。通过构建创新学习模型,由教学变为导学,按照“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导学思路,强调学生自愿、自主地学习,重视知识点的掌握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努力打造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为高阶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该《计划》的实施,将探寻我国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的方式、方法和路径,以期引导我国教育改革步入新的方向。
教师节随笔,愿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教育与改革问题,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李建革,教育管理哲学博士(Ph.D),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钱学森之问”破解之路的探究者,“大教育创新理念”、“育心教育”、“三成教育”的提出者、倡导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