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 勇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2日 第 18 版)
面对不时发生的暴力伤医案件,如何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保护好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去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通过完善医警联动机制,实现守护医院和医务人员安全的目标。
《规定》自2020年7月1日实施一年多来,北京三级医院已实现安检全覆盖、二级以上医院九成设立警务室、262家医院安装“一键报警”……全市涉医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稳步下降,其中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5%。
“这部法规之所以实施成效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小切口’立法的思路,聚焦维护医院安全秩序,使得靶向更集中,措施更明确,操作更具体可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陈永表示。
此次立法在名称和体例上选择了“规定”,而不是“条例”,正是出于“小切口”的要求考虑。虽然条数不多,但坚持了“管用几条,制定几条”“几条有用就保留几条”的原则。对安检的规定、对发现禁限带物品的处置、对有就诊安全隐患人员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治安保卫人员对涉医案事件的第一时间处置要求等,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明确,与“大而全”的一些法规相比,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在北京市东城区普仁医院内,一个带有蓝色带状装饰和红蓝配色警示灯的警务室格外显眼。执勤民警介绍,警务室虽然空间有限,但装备齐全。办公桌旁的电子屏随时推送医院内相关警情的具体位置,还配备了多种安保防暴器材、一键报警装置。自今年年初警务室设立以来,已经查处涉医违法犯罪人员5人,其中刑事拘留2人、行政拘留3人。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警务室与医院治安保卫部门联合办公——这正是《规定》的重要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医警联动机制作用,《规定》明确了医警联动的具体内容。比如,建立全市医院安全保卫信息平台,医院、卫生健康部门和公安机关共享共用医疗纠纷信息、高风险就诊人员信息、涉医110警情和涉医案件违法犯罪行为人数据等信息;公安机关应当对可能引发治安或者刑事案件的医疗纠纷和其他涉医安全隐患提前介入;发生侵犯医务人员安全、扰乱医院安全秩序案件时,医院和公安机关要及时联动处置,等等。
随着三级会商机制逐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得到落实,卫生健康部门、公安机关与医院的信息互通、工作联动进一步加强,从而有效预防、处置涉医风险隐患和安全事件。
医院安全秩序好不好,医生和患者最有发言权。根据第三方机构零点调查提供的数据,超过六成的医务人员以及近八成的患者认为目前医院的安全秩序非常好或比较好,有超过五成的医务人员认为发生在医院的侮辱、谩骂医务人员等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有所减少,超过七成的医务人员和普通患者认为医院近一年安全秩序变得更好了。
不久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规定》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组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全面实施法规的重要意义,各级各类医院在《规定》贯彻实施上要坚持一体遵循,确保法规持续、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