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深圳加快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2021-08-18 08: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深圳加快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

 

本报记者 陈伟光 程远州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8日   第 01 版)

 
 

  广东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主体结构已经完工,今年底大科学装置可以投入使用。”中建三局华南公司项目经理杨鹏辉介绍。

 

  这座科创新城,集聚了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学、综合粒子设施等大科学装置,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湾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

  西丽湖畔的鹏城实验室内,“鹏城云脑Ⅱ”指示灯不停闪烁,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基础算法、基础算力和基础算据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说,这里已吸引了20多位院士和1800多位青年学者,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助力多个基础科学领域实施科研创新模式变革,并在城市治理、医疗健康、智慧金融等多个重大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正在这座创新之城拔地而起。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一项项创新举措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意见》印发两年来为深圳打造创新高地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坚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提出实施创新发展“五大行动”,深化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深圳坚持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持续加大投入,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十三五”时期市级科研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重从12%提高到30%以上。如今,深圳已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完善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深圳的目标是未来5年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一流,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提出开展50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推动技术攻关,深圳着力创新组织模式,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创新升级问题……

  今年入驻龙华区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由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布局的五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已投入运行。“我们正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介绍,目前已实现多种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并与相关领域多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提升创新驱动力。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为新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构建起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目前,我们正着力探索‘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研究员傅雄飞介绍,“楼上”的科研人员致力原始创新,“楼下”的创业人员负责对原始创新实施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

  从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到构建市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深圳还着力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支撑力、原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势能持续增强。今年1至7月,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突破29.9万户,同比增长6.1%。其中,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登记企业主体近3.5万户,同比增长74.7%,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86万家。

  “科技创新是深圳肩负好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关键支撑。”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切实担当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