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成琦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14日 第 06 版)
“姐妹乡伴”团队正在现场制作梅花酥并直播带货。 |
车绕行在蜿蜒十八拐的山路上。即使是水泥硬化过的道路,坐车久了也感觉头晕。下车略歇,旁边山坡上有人搭话。一个40岁开外的中年人,端着刚刚泡好的茶水走下来,扬手递杯招呼我们喝茶。接过纸杯,听人介绍,中年人姓刘,是从梅洋村那边下来的,如今在半山腰养蜂为生。
偶遇间就如此好客,让记者来了兴趣,跟他聊起养蜂经和生态话题。说起梅洋村的过去,他的感慨就两个字,穷啊。记者插问:如今如何?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他笑着说。
凤梅公路的今昔
脚下的这条路叫凤梅路,颇有名气,跟梅洋村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最初它只是山民挑柴下山换米油盐的羊肠小路。梅洋村地处福州市连江县大山深处,过去交通闭塞,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句“好女不嫁梅洋岭”,道出了无尽辛酸。
生活困苦,大多数村民被迫外出经商,甚至漂洋过海去了异国他乡,梅洋村成了典型的“三留守”贫困村,也是远近闻名的侨乡大户。
梅洋村籍的海外华侨华人目前近3000人,很多人事业有成。心系故乡的他们,琢磨着助家乡一臂之力。1991年,在华侨刘官政的倡导下,梅洋海内外乡亲共同集资280多万元,修通了最早的通村道路——凤梅路。后经多次台风侵袭,需要重修,又是海内外的乡亲动员起来,捐资800多万元。2018年底,凤梅公路竣工。路通了,宽了,畅了,梅洋村蓄积已久的优势,开始凸显出来。
因梅出名的网红村
梅洋村依山伴溪而建,自然风景秀丽,三潭十八景自东向西蜿蜒穿境,奇山怪石俯瞰全村。当地森林覆盖率达92.7%,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生态宜居,村里长寿的人也多。环境宜人也宜蜂,漫山遍野的蜜源植物,吸引着养蜂人老刘这样的追梦人。
“生态好,效益就好。”他一语道出个中玄机。
梅洋村成了当地生态海洋里的一颗明珠。如果说“洋”字与漂洋过海的华侨暗合,那梅洋之“梅”,就实实在在是指梅树与梅花了。
在村民世代相传的故事中,就有“梦仙指路,筑舍植梅”的古早记忆。村内尚保留着数十株上百年的老梅树,植有20余种梅花树,赏梅周期可达4个月。每年冬春之际,村内上万株梅花竞相绽放。正午时分日正暖,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漫步梅洋村中,就如同徜徉在梅花的海洋里。
有人笑说,这可看作“梅洋”一词的时代新解。在绿水青山带笑颜里,打造独树一帜的梅花文化,梅洋人想到了,也做到了。
车到村委会门口,梅洋村党支部书记陈燕金带了一群村里姐妹在迎接。说起梅洋这些年来的变迁史,娇小的她十分干练,说起来滔滔不绝。正是梅洋村“两委”,以凤梅路重修竣工为契机,团结海内外乡亲探索出一条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新路。
2019年春节前后,数万名游客进村赏梅,再创历史新高。
直播带货带动乡村游
说起这一切的诀窍,陈燕金又打开了话匣子。梅是梅洋的独特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首先要做好这篇特色文章——
在村内建造梅园,不断引进梅花新品种,打造以“梅溪、梅峰、梅林”为主的精品路线;推出“光影摄梅”“古琴唱梅”“挥墨画梅”等不同文化活动主题;迄今已成功举办12届梅花文化节。
陈燕金表示,不能就此止步,要以梅为媒,继续深耕细作。比如逐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优化乡村旅游体验;发展绿色产业,探索“支部+合作社+党员+村民”模式,引导村民生产经营蜂蜜、梅花酿等特色农产品;利用古厝资源,修旧如旧,发展梅畔雅居等乡村民宿等。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新开发的梅花酥、梅花酿等梅花系列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去年,仅梅洋梅花系列伴手礼销售额就达数十万元。产品走红的背后,有一个叫“姐妹乡伴”的团队功不可没。
村委会场地里,陈燕金介绍着这个巾帼团队的每位成员。大家一边礼貌地打招呼,一边现场制作让不少人食指大动的梅花酥。真材实料,全部手工完成。咬一口,满嘴留香。边上是忙碌的直播设备,姐妹的颜值加上产品的誉值,总能聚拢不少的人气。利用“网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梅洋产品顺利走出了山沟沟。
2020年,“姐妹乡伴”成员通过这种最走俏的直播带货,宣传推广梅花酥、梅花酿、蜂蜜、手工糕点伴手礼和特色民宿,深受欢迎的同时,也打出了梅洋的名气。
扎根基层十几年的陈燕金深知,围绕“梅文化”推动梅洋乡村振兴和旅游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要有人才,才能聚集人气,带来人流和金流。2018年,她召集村里姐妹们成立了梅妍巾帼服务队,加入市里的“姐妹乡伴”项目。团队成员从组建之初的8人,逐步壮大到39人。在村党支部和妇联组织的带动下,实现了从家庭主妇到乡村创业合伙人的华丽转身。
“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在养蜂人和陈燕金的眼里,梅洋早已不是过去的梅洋。在慕名前来的游客眼里,梅洋就是一个美丽的梅花海洋。
谈起全面小康,陈燕金的一个姐妹对记者说,不愁吃穿,少有所乐,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家乡发展红红火火,游客朋友络绎不绝,这就是梅洋人眼中的小康生活。
从华侨华人的捐资筑路开篇,到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不断谋篇布局,梅洋接连做好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几篇大文章。荣誉自然也纷至沓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国家级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植树先进单位”等,让人目不暇接。
“青山绿水共为邻”的生活,为大家眼中的小康社会铺就了幸福底色。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生态与文旅、环保的精准结合,梅洋将“守青山护绿水”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始终把生态、文化保护放在首位。
如今的梅洋村,已成为有绿色产业、有宜居生态、有文明乡风、有民主治理和村民有富裕生活的“五有”乡村。在原先因为穷苦而背井离乡的海外华侨华人眼里,故乡又成了他们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不少人愿意回来了,每年回乡探亲甚至定居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