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腾扬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8日 第 10 版)
“能成为雄安新区建设的开路先锋,深感荣幸。”说起2020年,雄安高铁公司雄安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政感慨不已。
他至今难忘2020年12月27日。那天,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雄安站刚刚落成,迎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仪式。站在月台上,目送着复兴号高速动车组C2702次列车缓缓开动,自豪感在李政心中油然而生。
京雄城际铁路北起北京西站、南至雄安站,全长91公里。全线贯通后,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最快行驶时间50分钟,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最快仅19分钟可达。“雄安新区将融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实现与北京、天津的半小时交通圈。”李政说,“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千年大计’的高度,我们要把京雄城际铁路打造成新时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标杆和典范。”
2020年初,京雄城际铁路建设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比原定工期落后了一个多月。2月17日一复工,李政便一头扎进现场,协调资源赶工期。“2月至5月底主要是建设无砟轨道。”李政说,“无砟轨道是钢轨的支撑底座,供钢轨‘严丝合缝’铺设其上。”
京雄城际铁路以隧道形式下穿永定河河床,施工基地设在河北固安县境内,北京段则通过原本干涸河道上的施工便道运输人员、设备和物资。官厅水库计划于2020年4月20日开闸向下游实施生态补水,让断流多年的永定河北京段重新通水。“必须赶在通水之前,完成永定河以北约5公里隧道无砟轨道的施工。”李政说,“当时,铁路公司和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与工人一起吃住在现场,遇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终于,放水前一天,施工完成了。
“更大的挑战是,京雄城际铁路建设的精度要求是‘毫米级’。”李政说。
作为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京雄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全过程、全专业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设计的智能高铁,应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70多项前沿科技。同时,京雄城际铁路建设者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确保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精品施工要求,保证工程质量。
2020年5月下旬的一天,李政检查时发现,某一标段无砟轨道底座板凹槽刚浇筑完5天,出现了一处小小裂缝。“返工!”
面对李政的要求,现场施工方负责人虽没明确反对,但嘴上嘟囔着,觉得不是大裂纹,不至于整块返工。
李政绷着脸:“我们要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任何标段发现有瑕疵或者不合格的地方,都必须返工。”
前期工程质量扎实可靠,铺轨一气呵成。“从6月3日开始,我们在两个月内顺利完成铺设,也追回了工期。”李政说。
9月,京雄城际铁路进入调试验收环节。那段日子,李政每天早上5点出门,一整天来来回回跑,检查线路、通电、排水等各项设备运行,演练地震、火灾等险情下保障情况。“这条高铁内部每一个环节,路上经过的每一处山川、每一片楼宇,都印在了我脑海里。”李政说。
随着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与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紧紧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