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峰 张梓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03日 第 11 版)
近日,为确保川南城际铁路新线建设有序推进,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全过程参与施工各环节,为川南城际铁路接管后的安全运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图为2月25日,公司职工正在盯控接触网架线施工。 |
2月27日,在杭绍台城际铁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路段,中铁电气化局的建设者正在铁道线上安装隔音设施。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成后,京唐城际、京滨城际等将在这里交会。图为2月19日,工人正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忙碌。 |
天津市开建第一条市域(郊)铁路、上海市首条市域铁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北京市第5条市郊铁路将开通运营……近期,多地市域(郊)铁路建设迎来新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明确,将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未来五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计划新开工建设市域(郊)铁路和城际铁路约1万公里。市郊(域)铁路有何特点?其加快发展能给你我生活和都市圈发展带来什么改变?未来如何推进?
单程通行时间不超1小时
谈起重庆在建的市域(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家住铜梁的梁慧充满期待。“每次从铜梁开车去主城区至少要一个半小时,如果赶固定时间发车的大巴,时间更长。但听说璧铜线和27号线都开通以后,从铜梁到主城区只需要40分钟。”
璧铜线全长37.5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车站9座,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重庆市铁路集团璧铜线节点工程项目部副经理梅麟介绍,目前,璧铜线节点工程的桩基、承台等下部结构已经完成了85%左右。项目建成后,铜梁至璧山只要28分钟,可与轨道交通1号线和即将开工建设的27号快线对接,只需一次换乘便可通达主城中心九区和重要交通枢纽。同时,璧铜线位于成渝城市群发展主轴,可实现向遂宁、绵阳、成都等方向拓展与衔接。
近年,多地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地铁,市域(郊)铁路在服务范围、开行速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市域(郊)铁路服务范围一般在50-100公里,设计速度为100-160公里/小时,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3公里,早晚高峰发车间隔不超过10分钟。
发展市域铁路连接的通勤圈,北京市起步较早。2017年以来,北京相继建成、开通4条市郊铁路线路:2017年,开通城市副中心线和怀柔-密云线;2020年6月,开通通密线,串联城市副中心与顺义、怀柔、密云等区和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等重点功能区;2020年底,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建成。至此,北京市郊铁路线路达到5条,运营里程达428.3公里,车站26座。
在长三角,上海在首条市郊铁路金山铁路的基础上,于2020年底全面开建其首条市域铁路——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该线路由浦西段、浦东段和跨越黄浦江的越江段构成,全线共设虹桥站、张江站、浦东机场站等9座车站,全长68.6公里,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投运。该项目建成后,将采用轨道交通式的公交化运营方式,设计运行时速为160公里,比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快了约一倍。届时,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与浦东国际机场两大枢纽将实现快速互联互通,往返两地的公共交通通勤时间将由90分钟以上缩短到40分钟以内。
“从布局范围来看,市域(郊)铁路主要布局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的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联通城区与郊区及周边城镇组团,采取灵活编组、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方式,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兆安说。
市域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巨大
“建设市域(郊)铁路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市民通勤需求,而且能加快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张兆安说,但目前一个客观事实是,中国市域(郊)铁路发展还比较滞后,线路少、里程短的问题尤为突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表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支撑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市域(郊)铁路薄弱,各类具有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的线路仅1100公里左右。放眼纽约、东京、伦敦,都有数倍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域(郊)铁路,而中国市域(郊)铁路仅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几分之一。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二者市域(郊)铁路里程目前分别为400多公里和56公里,但这两个城市的地铁里程均在600公里以上。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圈,城市地铁里程都只有300余公里,而市域(郊)铁路里程均超过1600公里。对比发现,中国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倒挂”现象较为严重,影响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效率。
李连成认为,市域(郊)轨道交通是中国交通运输的短板、都市圈的薄弱之处,这意味着巨大的建设需求。
“希望璧山至铜梁线早日开通,这样就能少花点时间和精力在路上,多陪陪家里人了。”在重庆工作的苏敏表示,自己的工作单位在主城区,但父母都住在铜梁,由于路途远、交通不便,每次回家都是待不了多久就要急匆匆地去赶回主城区的大巴车。
规模不足之外,班次密度低、换乘不便捷也困扰着不少市民。“每天下班回家的时候,如果赶不上下午6点57分那班车,就得再等1个多小时。常常是为了赶一班车被迫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和进度,即便这样,有时也会掐不好时间,只能多花钱打车回家。”每天搭乘上海金山铁路列车上下班的李颖说,“另外,换乘地铁时还得过闸机口出站,经过一条长长的通道再进站,很不方便。”
规范缺乏是另一个问题。中国铁建铁四院线站院副总工程师石建文说,未来五年,市域(郊)铁路建设规模将显著增加,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然而,在市域(郊)铁路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项目功能定位把握不准、建设标准不统一、车辆装备不统型等问题,给设计、审查、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避免过度超前或重复建设
未来如何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前不久发文提出,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重点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财力有支撑、客流有基础、发展有需求的地区规划建设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强化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便捷通勤,其他条件适宜地区有序推进。
抓住机遇,不少地方推出市域(郊)铁路建设新计划。日前,天津市发布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规划形成由7条走廊线和2条联络线构成的天津市域(郊)铁路网络,共9条线路,总规划里程681公里(其中新建494公里、利用既有铁路187公里)。津城核心区与静海城区之间快速联系线路——津静线市域(郊)铁路今年开工建设。四川提出,今年大力发展成都都市圈,加快成都外环铁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际、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安徽明确,“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巢马、淮宿蚌、六安-安庆、阜淮等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项目建设。
张兆安认为,加快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明确市域(郊)铁路的定位,既要跟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区别开来,又要加强衔接。一方面,公交化是市域(郊)铁路相比干线铁路、城际铁路更加突出的特点,市域(郊)铁路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需求,早晚高峰要高频率开行、提供公交化服务;另一方面,要避免把市域(郊)铁路建成地铁,二者应形成互补的关系。
在建设规范方面,市域(郊)铁路日前迎来新的行业标准。2月1日,国家铁路局发布的行业标准《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实施。该规范涉及投资建设标准、运输组织及客票服务等多个方面,如在便捷换乘方面,强调市域(郊)铁路注重车站的一体化设计,为无缝衔接、高效换乘创造条件。客票服务方面,提出市域(郊)铁路乘车凭证可选用电子客票(如二维码、身份证)、生物特征票(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乘客出行更加智能便捷。
“市域(郊)铁路发展不能‘单打独斗’,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强协调,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接一体高效的交通体系,推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都市圈内高效流动。”张兆安说,此外,应有序推进新建项目,合理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确保建设时机、规模与城市发展需求、财力相匹配,避免过度超前或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