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舒冉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05日 第 13 版)
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县城出发,车行近一个小时山路,就到了大栗树乡乌木村。记者敲开了村民刘立万家的院门。
1981年出生的刘立万,因打针导致双下肢萎缩,完全丧失行动能力,日常行走只能靠双手。2016年,刘立万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子不好过,但要努力去做,能做多少活就做多少,哪怕赚得少也要去做。”刘立万说。
近年来,结合当地的扶持政策,刘立万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在地里种植香蕉、南瓜和砂仁,还养了一些鸡鸭、鹌鹑和鸽子。2020年,刘立万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摘去了贫困帽。谈及未来,刘立万望向妻儿:“把生活过好,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让儿子好好读书。”
在云南,像刘立万一样不失志气、努力摆脱贫困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有志气,困难都是暂时的!”残疾小伙谢侣说,“只要笑对人生,付出总能有收获!”9年前,一场车祸导致谢侣双目失明,第二年一场车祸又夺走了他母亲的生命。生活困难,他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变是从一场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开始的。在云南省各级残联的帮助下,谢侣鼓起勇气,走进课堂,学习按摩技术。很快,谢侣掌握了这门可以谋生的手艺,赚到了失明后的第一份工资。
“云南省很多视力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受文化程度低、残疾程度重等因素限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难以脱贫增收。经调查,我们发现盲人保健按摩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易学可培训,是盲人就业的一个好选择。”云南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高利生说。
截至2020年12月,云南省共建设完成规范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736个,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的119个县(市、区);共组织各类盲人按摩相关培训10159人次,视力残疾人通过盲人按摩初级基础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81%,盲人按摩师平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
“贫困残疾人往往贫困程度深、返贫风险大,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既要着眼解决不同类型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要让贫困残疾人明白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高利生说,云南省残联在赋能残疾人就业创业、精准康复服务、无障碍改造、兜底保障和扶智扶志上下功夫。完成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2户,实现现行标准下改造全覆盖。各州、市残联加强与经济效益较好的公司合作,创办残疾人种植、养殖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或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同时积极推动与扶贫、民政、教育、卫健、住建、医保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交换长效机制,精准掌握贫困残疾人动态信息,将易致贫返贫残疾人纳入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范围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