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1月17日 第 01 版)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松江镇松花村。 |
冬日暖阳中,因疫情沉寂许久的朝鲜族民俗旅游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松江镇松花村,烟火渐旺。
行走于村屯,目光所及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是充满朝鲜族特色的民居,不时可见三两游客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热情的朝鲜族人家逢人便招手吆喝:“欢迎进来坐坐啊。”
“游客在慢慢增多。受疫情影响,目前团队游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散客来游玩的兴致依然很高。”看着村里恢复人气,松花村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姝君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下来。
从一个贫困落后村,蜕变为环境美、人气旺的“网红”旅游村,谈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常会聊到李姝君这位“外来户”。
松花村位于长白山脚下,村民基本都是朝鲜族人,是一个典型的朝鲜族村落。早年间,“外来户”想在村里扎根并非易事,但李姝君做到了,而且如今还在村里拥有了多重身份:副书记、好闺女、合作社负责人。
2010年,一直在旅游行业闯荡的李姝君来到松花村,租下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这里靠近长白山,山清水秀,朝鲜族风俗习惯保留得好,特别适合搞旅游。”李姝君说。
万事开头难。刚进村,李姝君就遇到了麻烦:部分村民对发展旅游这个事情并不热心,也不太乐意让她在这里搞旅游。
咋办?李姝君就挨个和村民解释,村干部和一些热心的村民也跟着帮忙。其中,就有82岁的朝鲜族村民朴东铁。
“从小到大,俺经常和汉族人打交道,关系一直处得都挺好,到现在俺还有个汉族把兄弟在隔壁屯住着呢!”在朴东铁看来,甭管是汉族还是朝鲜族的,住到了一个村那就是一家人,“而且人家来俺们村是带着大家一起发展的,哪有不支持的道理?”
一边劝一边干。李姝君开始带着爱人和村里几个人招揽游客,销售土特产。
朴东铁也加入了其中。“俺这年龄大了,不能跟着他们到处跑,就在自家的菜园里种点黄瓜、玉米、西红柿。游客可以到菜园里采摘,没事俺再带他们参观参观自家房子,唠唠家常。一年多收入个三五千块钱,还能解闷。”以前,朴东铁基本只说朝鲜语,如今他可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游客来了,松花村的人气越来越旺。李姝君借势深入挖掘朝鲜族文化和风情民俗,长鼓舞、象帽舞等朝鲜族舞蹈,朝鲜族民居住宿,辣白菜、大酱汤、米肠等朝鲜族特色佳肴……这些朝鲜族特色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松花村打卡。一个月的时间,村里游客增加了好几万人,大家的收入也随之提高。尝到了甜头,村民热心了起来,纷纷支持李姝君在村里发展乡村民俗旅游。
顺应老百姓的心愿,安图县这几年对松花村发展旅游也加大了支持力度,投入近2000万元改善村里基础设施:硬化巷道、改造农房、修建绿篱围墙、新建排水边沟、安装太阳能路灯、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建设多功能村部及文化广场……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在新村部前,记者看到一个宣传栏:有朝汉群众在端午节一起进行掷柶比赛的热闹景象,有各族人民在老人节欢聚一堂的温馨画面,还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体验打年糕、制作辣白菜的欢乐场景……一张张照片的顶端,一行红色大字特别醒目: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之情源远流长。
今年,松花村的旅游因疫情受很大影响。不少村民拿出钱悄悄地递给村党总支部书记朱元子,让她转交李姝君,希望能帮合作社挺过难关。
“俺们现在都拿她当做自家的好闺女!往常都是她逢年过节送东西,现在自家娃遇到困难,俺们肯定得帮一把了。”朴东铁说。
“环境美了,发展好了,人心善了,各民族亲如一家。”朱元子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又来了些人,但没人再说他们是“外来户”了,“这里就是大家共同的家。”
与此同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卫生模范村、全省生态示范村……荣誉纷至沓来。
“松花,松花,小村是我的家,魅力乡村美如画,民俗世人夸,来吧,来吧……”傍晚时分,伴随着一曲《松花村之歌》,各民族人民欢聚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跳着轻快的广场舞,盛世和谐图景尽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