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9日 第 10 版)
上图:位于西藏丁青县嘎曲河畔的尺牍镇易地扶贫搬迁点。 |
这里有绵延的群山,这里有无际的沙海,这里有崎岖的山路,这里有贫瘠的土地,这里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但是,行走“三区三州”探脱贫的日子里,记者们看到的,是满满的希望之光。
在寒冷清冽的青藏高原上,布次仁迎着朝阳去放牧;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越修越好的山路上,卢曲拉的第五辆汽车穿行其间;换下小水电的阿米尔江,终于用上了稳定而持续的大网电;伊米提拧开了水流清畅、水质安全的水龙头。
班玛让乓还在写自己的扶贫工作日记,只不过字里行间的焦虑变成了信心;马家兄弟的电商生意越做越大,也吸纳了更多贫困老乡;被晒得黝黑的阿旺,还会在恶劣天气翻山越岭,因为他守护的那根细细的光纤,是墨脱通往外界最快的一条“路”。
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成为沧桑巨变的一帧帧缩影。行走“三区三州”,记录下这一个一个参与者、奋斗者的故事,记者也和他们一起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的见证者。长期深入地行走、观察、记录、见证,给记者们带来了很多感悟,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想法。
——编 者
基建
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本报记者 李亚楠
在西北一些偏远地区,群众的收入水平其实并不算低:面积不小的草场养殖收益不错,近年来禁牧给予的草原补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还有很多护边员等岗位供给。但大家的生活依然不算富足,因为受地理环境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运输困难,导致生活不大便利:即便有钱,也买不来24小时稳定的电;本地农产品无法加工,外面的货品运进来困难,物价较高……
这几年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我们不仅要重视贫困群众口袋里有没有钱,还要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西北一些偏远地区,这种获得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稳定的电,比如放心的水。这方面,还有一些短板要补齐。要加强规划,长短结合,久久为功,打牢稳定脱贫、长远发展的基础。
目前,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阶段,既要不断提升内生动力,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有更强烈的脱贫意愿,也要从整体上考虑,不断加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观念
小网线带来大改变
本报记者 徐驭尧
一个高原上的牧民,受益于现代化牧场,最终实现了全家脱贫;一个墨脱百姓,依靠互联网等通信手段,能和世界互联互通。在广袤的青藏高原,这样可喜的变化正不断发生。
我的脑海里不禁跳出一个问题:脱贫,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我想,现代化可能是最合适的答案。一个普通的牧民,当他把自己与现代牧业相联系,就被纳入到广阔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对于墨脱的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和外界的联通方式不断变革,他们已经能真正和其他地区的人们共享信息。
一个产业基地、一条网线带来的收获不光是增加经济收入,更能推动一批人的观念改变,而这些改变就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采访现场,我总喜欢和孩子们聊聊。和上一代人相比,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了解。如今,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看、去闯、去尝试。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那闪烁的光就是希望。
技术
好手艺就有好收益
本报记者 王锦涛
扶贫,关键是要扶得“实”。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从事养牛产业的马麻乃,就深谙这个道理。当他奔小康后,在村里办起了养牛合作社,传授贫困户养殖技术,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在临夏采访,记者最深的感受就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文化水平低,且脱贫能力匮乏。
坦白讲,这样的贫困户不少,应该怎么办?借用一句俗语:缺啥补啥。
换言之,扶贫要“精准”,要落实到具体的脱贫技能。有了好手艺,就有好收益。记者在临夏采访中发现:当地坚持免费举办针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班,有养殖、烹饪、电焊、拉面等几十个门类。
群众有了技术,既长本领又得实惠,扶贫效果也就更好了。
交通
大山里的路好走了
本报记者 王永战
近一年,到过大凉山不少次,每次去都有一些新感受。但最大的感慨,始终是交通建设之重要。
大凉山里充满了宝贝:野山菌、乌金鸡、苦荞,每一样都是独具特色的产品,但很少走出大山。困扰了大凉山居民上千年的“穷根”是什么呢?答案很明显——交通不便。
外人无法想象,此前,处于大凉山腹地的美姑、金阳等县的居民,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常常要走上一两天的时间。在交通不便的过去,深山里的农产品要卖出去,非常困难。
让大山不再成为阻拦!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大凉山,正在发生巨变。抓紧修建的成昆线复线,预计2022年全线通车,届时客运时速将达160公里;备受关注的金阳河特大桥,主墩刷新了世界钢构墩桥梁的高度纪录。
未来的大凉山,交通将越来越通畅。将农产品卖出去,把游客引进来,农民工到外地打工,巧媳妇在本地创业……
这些场景,正在也必将在大凉山不断出现。
搬迁
“稳得住”就能走得远
本报记者 徐元锋
易地搬迁,是一些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对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寨,搬迁后能迎来更好的机遇。目前贫困群众“搬得出”已经实现,“稳得住”正在路上,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要持续下绣花功夫。
“稳得住”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群众有外出务工的传统,而有的地方群众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有的地方可以连片建设产业基地,而有的地方受地理条件限制,没有发展空间。
“稳得住”是个动态过程。今年的种植养殖业赚钱了,明年可能产品滞销;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也要面临市场竞争;有群众还可能遭遇因病、因灾返贫等。
易地搬迁,尤其是进城入镇后,对于一些群众来说,他们需要有适应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还不短。所以,搬迁之后,产业支撑、社会管理、文明塑造等还需继续跟上,“稳得住”才能走得远。
电商
为农业注入互联网元素
本报记者 贾丰丰
一根网线,会给高原牧区带来哪些变化?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马家兄弟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打开了致富门,串联起大市场,让距离不再遥远,给农产品插上翅膀……
如今,人们对农村电商有了更多期待。特别是对深度贫困地区来说,深山里的优质农货与市场对接,不仅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此外,越来越完善的电商扶贫模式,也更容易吸引农民尽快融入电商扶贫,让他们在深山开启全新的就业创业之旅。
在更多农业品牌被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被激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农村电商在产品开发、网店运营、冷链物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要不断加强政策扶持与技术培训,破除其发展瓶颈,让电商继续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电商扶贫,不只是卖山货,更是闯新路。为农业发展注入互联网元素,必将带来更多惊喜。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