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21日 第 02 版)
本报武汉10月20日电 (记者蒋建科)“在海洋、极地、森林、荒漠等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依托卫星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可以轻松实现科考、地质监测、航运监管等工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行云工程负责人今天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表示。
据介绍,行云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已经完成,计划于2021年完成第二阶段组网建设,届时将实现小规模业务运营,初步实现天基物联网服务。
行云工程又称天基物联网,是中国首个卫星物联网工程。今年5月,行云工程首发两颗卫星“行云二号”01星、02星发射入轨,随即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行业试点应用测试。依托通信卫星优势,行云工程在科考、地质灾害监测、气象预报、航运监管、林业监测、中欧班列集装箱监管等领域开展了行业应用测试及实景示范应用。
今年8月,行云工程在中国第三极科考中开展典型示范应用。位于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的多座天基物联网野外气象环境监测站(最高海拔5700多米)成功实现了极地气象采集数据的行云卫星传输,验证了行云卫星通信链路、通信模组及套件产品在高海拔极端恶劣环境下保证数据正常传输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行云工程计划在2023年前后完成由百余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建成后,卫星物联网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