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春的气候,和谐宜居的环境,底蕴丰厚的文化,干净整洁的环境,井然有序的交通,高效便捷的窗口,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这是每座城市矢志不渝的追求,更是一个民族最美容貌的追求。随着社会文明大行动在全国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的获评、文明生态的巩固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弘扬和践行,全社会文明程度有了大幅提升,全民族的文明形象也在逐步凸显。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各地仍然存在许多不文明现象。刚刚结束的十一小长假期间,人们外出旅游、休闲娱乐时,很多细小的行为破坏了文明的“风景”:垃圾随手乱扔、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排队时任意插队……与美丽的自然风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三字经中朗朗上口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是文明;论语有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是文明;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是文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是真诚之人,是律己之人,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之人,是文明之人。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只是整洁亮丽的市容市貌,还在于市民言行举止的文明程度。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底蕴,更藏着每个公民的细小行为之中,成为这个民族的“底色”——倡导文明养宠、文明出行、不破坏公共设施等文明风尚,遵守社会公德、践行文明行为,比如“公筷公勺讲文明”“适度点餐,尽量光盘”等,市民文明用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乘客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抱婴者让座”…………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得益者,也是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倡导者,更是城市文明代言人,为文明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精神灵魂。
文明一小步,发展一大步。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文明是藏于每个人生活中的细小行为。文明贵在坚持,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长效,使文明创建成为每一位市民的共同行动,以文明创建常态长效为抓手,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文明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态度。文明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追求和信仰,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追求。只有把文明刻在心中,时时刻刻提醒并审视自我,以文明的标准要求自我,我们才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种美德,是身份的象征,是道德修养的体现。在一座城市中文明体现的越多,这座城市的光环就会更加耀眼。在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文明水平是最直观的形象展示,是每个公民身上贴着的“标签”。因此,做好自己,教育好下一代,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做好自身典范,带动身边人行动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因文明变得更美好更和谐,让民族的容貌更美丽,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黄庆庆 达瓦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