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平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22日 第 10 版)
九月十五日,在老挝万象市版索村,学生在中国帮助建设的学校中学习。 |
“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到2030年时消除极端贫困。”2016年,联合国启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减贫视为首要任务。
日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减贫经验”线上研讨会举行,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位外国前政要、国际组织和智库代表参与讨论。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国减贫经验正为联合国“减负”“增效”。
成绩斐然 贡献巨大
“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扬中国减贫成就。
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英国权威机构莱加顿研究所今年发布2019年《莱加顿繁荣指数报告》也指出,10年间,中国赤贫人口由最初总人口的19%,大幅下降至不足1%,“减贫成效显著”。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在2012年后提出了新的减贫时间表:“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本报表示,中国的减贫和脱贫事业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自身行动成功减贫,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推进联合国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议程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其效果是世界性的。”阿根廷《号角报》报道称。
“过去数十年,中国自身成功减贫,是全球减贫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副秘书长霍克希尔德表示。
外媒关注到,近年来,中国通过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贫与发展合作项目,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因地制宜 久久为功
“中国式减贫”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样本。
“中国故事:脱贫的三个关键——技术、交通和旅游。”马来西亚《星报》以此为题刊文称,中国脱贫的指导原则是精准扶贫。
阿根廷《号角报》一篇题为《消除贫困,振兴乡村,中国进行时》的评论文章指出,通过大力推动乡村地区的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建设,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马来西亚智库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对中国利用技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做法印象深刻。他举例称,中国政府和企业使用无人机帮助农民喷洒农药,利用大数据找出一些社区贫困的原因以及通过电商平台为农民提供销售更多农产品的渠道。
南非独立在线网站刊文称,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消除贫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制定了改善就业、教育、卫生在内的各种方案。
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功与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启动后,中国率先发布落实2030年议程的国别方案及进展报告,并于去年发布进展报告2019年版,都将“优先消除贫困”写入其中并作出安排。
王义桅认为,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授人以鱼,更注重授人以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戴文德曾表示,中国不是盲目地照搬他人的经验,而是因地制宜。
分享经验 造福世界
中国经验表明,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减贫事业是崇高追求、更是务实行动,必须立足自身国情,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
“中国的减贫和脱贫经验是最为鲜活的,可以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王义桅认为,“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先试点,再推广”……这些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减贫经验的丰富内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在发展中解决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从“中国经验”来看,根据国家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是保持包容性与动态增长的秘诀。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减贫南南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沿线各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作出贡献。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减贫事业蒙上一层阴影。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面对这次疫情,世界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在制定政策时更多考虑老人、儿童和非正式领域工作者等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弱势群体的需求。国际社会也应采取广泛的多边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争取足够的资源保障自身经济社会发展。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付出更大努力,相信人类能够成功消除贫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