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2020-07-28 09: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 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28日   第 04 版)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过江通道深中通道日前开始沉放对接工作。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州地铁18号线近日开始铺轨。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协议近日在广州签署,大湾区将互认建筑工程、计量及控制、质量管理等多个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这是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重要举措,将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有序流动通道,为粤港澳工程技术人才发展提供保障。”广东省科协专职副主席冯日光表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一直以来,制度规则的差异是制约粤港澳三地融合与发展的重要障碍。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就高不就低”

  打造世纪工程

  驱车在港珠澳大桥上驰骋,极目海天一色。大桥试通车20个月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对这里越发依依不舍。今年年底完成决算后,他就要离开这座朝夕相伴的大桥。

  “港珠澳大桥的一小步,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与发展的一大步!”林鸣说。

  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和试验田工程,是我国第一座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跨越粤、港、澳三地海域的跨境工程,大桥建设涉及的设计、施工、环保及各个方面标准与规范,三地各不相同。

  “港珠澳大桥所用混凝土寿命,内地标准是100年,香港标准是120年,最终大桥采用了香港标准;在行车线阔度方面,香港规格是3.667米,内地是3.75米,大桥最终采用了内地标准……”时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介绍说,港珠澳大桥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就已经确立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谁的标准高执行谁的,以此来融合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形成项目专用技术标准体系。该技术标准涵盖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在设计、施工以及营运阶段的要求。

  “就高不就低”不仅仅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标准选择,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的准绳。

  广深港高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的重要工程之一。开通之初,西九龙站成为内地与香港乘客流连忘返的“打卡点”,便捷高效的“一地两检”通关方式不仅将两地通关时间缩短一半,更改变了两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公司研发地在广州大学城,生产基地在顺德,国际业务对接在香港和澳门,这一切都通过广深港高铁和广珠城际铁路无缝对接。”在广州大学城创智大厦,港澳青年“双创”企业芳香世家(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国生介绍说,湾区融合将公司三地的创业者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生产要素便捷流动,分散在大湾区各地的研发团队召之即来,各种科研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这样的条件原来是不敢想象的,大湾区给了我们港澳年轻人大显身手的机会。”陈国生说。

  优化营商环境

  进入“湾区时间”

  2019年5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推出的湾区通办政务系统上线。在香港观塘兴业街THE WAVE大厦9楼的湾区通办自助办事区,香港居民、博亚体育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翰衍打印出了一张注册地址为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工合空间的营业执照。这是香港与内地以自助终端机实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的首个案例。

  大湾区在推广线上“一网通办”“跨境通办”的同时,逐步推出跨部门办事结果“一窗通取”,实现开办企业全程“最多跑一次”。3月16日,广州美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黎家进在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统一的“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录入开办企业信息、提交表单,并通过人脸识别进行电子签名,两个小时后就一次性领取了新登记的纸质营业执照、印章、发票等。

  “在企业开办便利度方面,大湾区各方正在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轨。”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丁力介绍,“开办企业”是商事主体进入市场经营的第一道门,开办企业便利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开办企业“一张表格申报、一个环节办理,最快半天办结”的目标,将原来需要到各部门办理的环节进行整合,一步办结,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者提供了“一窗取、零成本”的便利服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进入“湾区时间”。大湾区11个城市正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特别是商事登记、企业服务、资金流动等方面,珠三角九市要向港澳方面学习,形成联动效应,从而达到整个湾区一盘棋。”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曹达华说,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协同方面,广东采取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稳步推进规则的联通、贯通和融通。

  “湾区制造”

  推动高质量发展

  日前,“湾区制造”首批应用企业名单公布,广州市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香港品质保证局共同为广州立白、欧派家居、卡迪莲、恒洁卫浴等首批12家获证企业颁证。

  “‘湾区制造’是基于中国香港在评价认证领域国际化和权威性地位的优势,结合大湾区制造业,建立统一认证标志和系列评价标准。”广州市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秘书长黄春林介绍,“湾区制造”将打造大湾区区域品牌共同体,助力世界级制造品牌培育,成就大湾区制造产业的全球化影响力和领导力,从一个全新层面为粤港澳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多年来,内地制造业成就斐然,但有些规范多年没有修订更新,不能很好地反映当今科技进步的水平,落后的标准规范可能引发质量问题。广州市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会长陈凯旋表示,作为首先启动的大湾区品牌质量评价团体标准,“湾区制造”将充分发挥香港方面在国际评价认证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将“湾区制造”品牌打造成中国优质制造品牌的“代名词”。

  香港品质保证局副主席何志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湾区制造”项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湾区的制造业优势与香港国际化认证标准体系的强强互补,将实现1+1>2的效果,向国际输出优质中国制造品牌。

  以“湾区制造”等一系列制度、规则衔接为重点,广东正重点加快大湾区营商环境、科技创新政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及民生领域各项政策的衔接与互联互通。广东财经大学王先庆教授认为,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与港澳经贸规则对接,将带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制度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