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安吉余村的美丽蝶变

2020-06-12 09: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安吉余村的美丽蝶变(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②)
本报记者 叶 子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潘春林火了,也更忙了。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调研,其中一站就是潘春林的民宿——春林山庄。潘春林上了报纸、电视,想住他的春林山庄,得提前一周预订。
 
  听说潘春林爱穿白衬衫,记者见到他时,他倒是没穿白衬衫。问起来,他笑了:“呵,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年轻小伙子爱美嘛,喜欢穿白色衬衫,但那时想穿穿不得。现在好了,想穿什么都可以。”
 
  浅色衣服不要穿,在余村人心里,这是一段带着烟尘的过往。
 
  浙北山旮旯里的余村,“七山一水两分田”,为了吃饱肚子,人们把目光投向大山。从1976年开山采矿开始,余村人靠着山上优质的石灰岩,自办水泥厂,到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安吉县也走上一条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举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潘春林1989年起在村里当矿工,装石料,后来又在水泥厂当运输司机。他说,最兴旺时村里有3家水泥厂,3个石矿,还有一家石灰窑,每天七八十辆拖拉机出入,“炮声隆隆,很热闹的。”
 
  只要勤快,票子不难赚。只不过,白衬衫真穿不得。潘春林说:“早上出门去干干净净的,晚上回来就剩两只眼珠在转了。所以我妈就说,你别买浅色衬衫,买回来我不给你洗哦。”
 
  那些年,余村的记忆是灰色的,烟尘漫天、污水横流,就连村头那棵千年银杏树都不结果了。
 
  腰包鼓了,财政上去了,村子却不美了,怎么办?安吉许多“余村”都在思考。
 
  1998年,安吉在国务院开启的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收到了“黄牌警告”。安吉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出路,是死路。痛定思痛后,2001年,安吉提出全新的生态立县发展思路,相继关停矿山、淘汰重污染企业,鼓励发展休闲旅游。
 
  通俗地说:不卖石头了,卖风景!
 
  安吉县委副书记赵德清回忆,推进生态立县头几年,是安吉比较痛苦的日子。GDP一落千丈,县里工资都发不出,安吉人去市里开会,头也抬不起来。各种怀疑、后悔甚至否定的声音开始出现。
 
  正是在这个时候,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考察,肯定了余村的做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一下子拨开大家心头的迷雾。那就继续这么干!
 
  也是在2005年,春林山庄开业了。
 
  从水泥厂下岗后,潘春林开始借钱造房开农家乐,还拆掉自家养了十几头猪的猪圈美化庭院。看笑话的人不少:“我看你这点钱,是要砸在冷水洞了。”冷水洞,是余村一个水库的名字,显然,大家还不看好“吃美丽饭”的前景。
 
  没想到,春林山庄生意红火得很!上海、杭州的旅游大巴一车车地往安吉来,尤其是节假日、周末,农家乐都不够住。
 
  “房子还没扩建的时候,前一波客人还没走,后一波就拎着行李在院子里等。为了腾出房间,我母亲睡在厨房,我和妻子还睡过车里。”没几年,潘春林买了小车,扩建了房屋,从最初的3间房增加到27间。村里许多外出谋生的年轻人见此良机,纷纷回村创业,经营民宿。去年,余村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
 
  记者采访过程中,潘春林电话不停,都是预订民宿的。春林山庄现在年营业额达100万元,潘春林说:“卖风景真的比卖石头赚钱!”
 
  当然,为了吃上这口美丽饭,安吉人没少操心。关停矿山复垦复绿后,生态保护依旧是安吉不变的主题。
 
  山变绿了,不能随意改种。安吉白茶经济收益高,总有村民毁林改种白茶,但白茶根系较浅,不利于水土保持,因此安吉县定下标准茶园17万亩的红线,规定坡度25度以上不允许种植白茶。2017年,县里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拔除了1.3万亩茶苗,全部复绿。
 
  水变清了,还需常态管护。在安吉,不仅有河长,还有河嫂、塘嫂。河嫂、塘嫂由热心支持生态的女志愿者担任,如果发现有人在水塘里洗衣服、往河道扔垃圾等等,她们就近就能监督。正是如此,游人来才有了漂流、垂钓的野趣。
 
  渐渐地,人们发现,山上又是竹林丛生了,太湖白鱼又游回西苕溪了!漫步安吉,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茶山竹海间,游人入画来。
 
  这次来安吉,总书记说,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潘春林满怀希望:“身体好、有钱赚,家庭和谐、环境漂亮,这种地方我还没信心,我到哪里有信心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6月12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