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看!武汉渐渐复苏的样子

2020-04-13 09: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餐饮线上营业 商超有序开放 企业复工复产——
看!武汉渐渐复苏的样子
本报记者 史志鹏 康 朴 姜忠奇

  4月6日晚,湖北武汉长江二桥灯光点亮正在有序重启的英雄之城。
  赵广亮摄(人民视觉)

  武汉市民坐在标志性步行街楚河汉街乐高专卖店外聊天、休息。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武汉楚河汉街,前来逛街购物的市民逐渐增多。
  赵广亮摄(人民视觉)

  乘客在搭乘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
  柯皓摄(人民视觉)

  4月8日零时,江汉关钟声响起。历经76天的“自我隔离”后,武汉终于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撤掉关卡,打开城门。
 
  76个日日夜夜,武汉人凭借坚守与奉献,刻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让我们移开历史的广角镜头,深入到这座城市的烟火中,看一看武汉苏醒后的平凡故事,一起感受武汉向阳而生的力量。
 
  
 
  整个城市都有了烟火气
 
  “最近倒班,好想吃一碗现做的热干面,再来一个火锅!”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90后”医务人员李桐杨告诉记者。
 
  疫情发生后,李桐杨在抗疫一线已连续坚守两个多月。“这两天看到有同事点了热干面、小龙虾的外卖,我感到整座城市正在‘重启’,自己嘴都馋了。”他笑着说道。
 
  不只是小李,很多市民都有同样的感受。最近,不少武汉网友晒出自己买到的奶茶、热干面,感叹道“武汉的烟火气回来了!”
 
  目前,武汉餐饮业正在逐步恢复。“根据规定,现在还不能堂食,但可以线上经营。”武汉餐饮协会会长刘国梁介绍,“武汉有5万多家餐厅,目前有1万家左右开展外卖业务,每天可供应10多万份。”
 
  不过,疫情防控的弦须时刻紧绷。为此,武汉餐饮协会出台《创建无疫情餐饮企业规范》,为复工餐饮企业提供参考,确保员工安心复工,也让顾客吃得放心。
 
  “老板,快点儿,25号餐好了没?”“手机尾号9066,可以取餐了!”这一幕发生在武汉“蔡林记”吉庆街店。
 
  店内热气腾腾,烟火味十足。“为了防控疫情,‘蔡林记’在武汉的近百家门店全部关店歇业。”“蔡林记”执行总经理王永中说,“直到3月23日,我们才开始有序复工。大家可以点外卖,也能到店自取。截至目前,‘蔡林记’武汉门店总体复工率达70%。”
 
  “吉庆街店3月24日开始线上营业,当天就忙到夜里10点多。”“蔡林记”营运经理李杰说,刚开始以外卖为主,后来随着形势好转,到店自取的也多了。“目前每天外卖和用微信公号下单自取的能达到200多单。除热干面,三鲜豆皮、牛肉粉面、鲜肉馄饨也卖得不错。”
 
  为了让大家“过早”(武汉方言:吃早餐),员工早晨四五点就要到店准备食材,外卖骑手7点就来取餐。李杰向记者表示,武汉人离不开热干面,他们对热干面有一种独特的情怀。歇业期间,很多市民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打听,“你们店开门了吗?都等着吃热干面呢!”
 
  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蔡林记”开通了微信商城。负责记录订单信息的李杰曾在一天内接到近千个电话,即便到凌晨两三点,也有顾客打电话询问。
 
  “这种期待让我感动。我们挺过来了!作为武汉人,我感到自豪。现在看到大家能吃上一碗热乎的热干面,我打心底里高兴。”李杰动情地讲到。营业第一天,他便迫不及待地来了一碗,吃到了熟悉的味道,他的眼角也不禁湿润了。
 
  一碗热干面,唤醒了武汉人的日常。对于这座英雄的城市而言,熟悉的味道有了,熟悉的生活还会远吗?
 
  “比预想的提前了半个月!”
 
  武汉多家大型商超已有序开放。
 
  在武汉中百仓储黄浦路店,顾客间隔1米以上有序排队,测体温、出示手机健康码后进入卖场。“对于一些使用手机不熟练的人群,出示社区提供的健康证明,也能进场。”店长罗臻告诉记者。
 
  顾客虽多,却没有人员扎堆,人们自觉保持间距。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已经恢复90%的产品供应。蔬菜水果,都有80多种单品,联营供应商的面包、熟食也都回来了。”罗臻说,现在普通市民自己采购,可以满足更多个性化需求,酸奶、休闲零食以及小龙虾、各类活鱼等特色生鲜销售增长最快。
 
  “以前懒得出门,喜欢在线下单,憋久了就特别想来店里逛。”“70天第一次出门,终于逛了离家100米的超市!”市民纷纷表达久违的喜悦与兴奋,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
 
  款台也让人安心。人工款台和自助收银台同时开放,每小时消毒杀菌一次,遇人数较多时还会开放新的款台避免聚集。
 
  “目前已经恢复到疫情前客流量的80%。向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罗臻说。
 
  商场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也迎回顾客。
 
  “来两个人搬一下!”3月27日,开门营业前3天,武商广场总经理办公室高级经理徐萍,正在现场指挥防疫标识广告牌的摆放。
 
  有人闪过来帮忙。“你别搬,太重!”徐萍看着来人,身材瘦小,一件肥大的雨衣套在身上当“防护服”,本想喊他停手,可话音未落——“你怎么来了!”她认出来人正是物业部领班齐美良,平时勤勉踏实,寡言少语,这次没报告就“私自”返岗。
 
  “嗯,来了。”他轻声回应,并未停手。齐美良老家在安徽农村,得知商场即将营业,便立即动身返回武汉——有大量准备工作,想着能搭把手,出份力。
 
  那时,武商广场外地员工陆续返汉,到岗率达到90%,为开门营业做准备:布置防疫标识,分发防疫手册,全面消毒杀菌。为了让大家逛得放心,工作人员在拥有40多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和多个微信群征集意见,看看大伙儿有什么需求。限流、应急预案、免费停车……这些建议一一落实。
 
  由于封闭太久,商场门前地板砖缝里长出了小草,翠绿欲滴。工作人员拍了张图发在公众号里,“我们一起去‘拔草’!”有粉丝留言。
 
  3月30日,近70天的封闭后,这家武汉地标级商场重新开门迎客。“那天,第一位顾客进来,我一眼就认出她是个‘白衣天使’,戴着头套,脸上满是被口罩勒出的伤痕。”徐萍说,这个女孩是武商广场对面协和医院的护士,那天轮休,听说这里开门了,便迫不及待冲过来买化妆品。
 
  有顾客表示:“最近每天上班开车路过这里,都会想着等它开放那天,一定要来逛一逛,就算什么都不买。现在终于如愿了。”不过,大多数市民可不会空手而归。“化妆品、数码产品、运动装备卖得最火。”徐萍说,这几天,武商广场客流峰值超过3000人。
 
  “比预想的提前了半个月!”“人流量比平时少,但是在里面走着,就能感受到武汉苏醒了!”微博上,微信后台里,市民留下一句句感言,见证商场重启,也见证着江城正恢复本来的面貌——就像门外那株从砖缝中钻出的小草,急急伸展在明媚的春光里。
 
  “既定目标不变!”
 
  “出征队伍出发!”
 
  3月21日,伴随着出征号角,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武汉项目团队47人从上海启程,千里奔赴武汉复工。
 
  武汉有序复苏,公交、地铁等城市“毛细血管”必须迅速打通。作为首支从外地开赴湖北武汉的重大工程建设队伍,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武汉地铁正常运营“保驾护航”。
 
  时间不等人!一路疾驰,这支“突击队”当天晚上便抵达武汉。第二天,他们就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地铁修复和维保项目的战斗中。
 
  由于一段时间的停运,“休眠”已久的武汉地铁需要做系统的“保养”。“突击队”迅速组织起恢复运营抢修小组,一边对地铁隧道、车站进行巡查、维保,一边紧抓施工、抢修工作。为确保地铁早日恢复运营,他们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还主动协助其他地铁线路开展维修工作。
 
  除维保、抢修外,该公司还承担着武汉科普公园地铁站的施工项目。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定工作计划,这一工程项目还能按时交付吗?
 
  隧道维护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杨勇很有信心。他告诉本报记者,“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我们的既定目标不变!”
 
  复工如火如荼,疫情防控也没有丝毫松懈。杨勇向记者介绍起施工项目中“硬件”和“软件”两手疫情防控准备。
 
  “硬件”方面,防疫物资准备充足。不仅准备了口罩、测温枪、消毒液等必备防疫物资,而且还在工地上安置了自动测温通道。工人上岗,必须经过这条兼具测温和消毒功能的装置。经过这一道“关卡”后,还要在工区入口登记、二次测温、出示健康码,然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软件”方面,管理制度细致严格。一方面,为每位员工建立个人档案,涵盖近14天行动轨迹、居住地址等内容;另一方面,建立完整名册。名册之外的人,一律不许擅自进入工地和居住地,必须提前报备。同时,要求工人尽量不要外出,减少和外人接触。
 
  心理疏导工作同样不能落下。杨勇介绍道,“我们组织多场座谈会,让大家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振奋一下精神,取得的效果很好!”
 
  3月28日,清晨5时25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编号为“B68”的“头班车”缓缓驶出车站。停运65天后,武汉地铁开始有序恢复运营。
 
  “能参与到武汉复苏的工作中,我们感到很光荣!”杨勇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13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