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一线抗疫群英谱)
——记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90后医师
本报记者 李昌禹
|
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的“90后”
|
开栏的话: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越是艰险越向前,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他们有的舍弃“小家”团圆,成就“大家”安康;有的瞒着家人,主动请缨奔赴战场;有的不辞辛劳,通宵达旦救治患者……这些“逆行者”以坚守和奉献为人们构筑起一道健康防线,用汗水和牺牲绘就出一幅令人感佩的“抗疫群英谱”。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一线抗疫群英谱”专栏,讲述抗疫一线人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
2月6日下午,立春第三天,武汉市中医医院迎来了第一批5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得知这个消息,心里本有些阴郁的龚慧笑得很开心。今年28岁的龚慧是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把守着诊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关口”。
“乌压压的人群,密不透风,将整个放射科的大厅都围了起来,我之前从未在晚上见过这么多人。”从年前开始,龚慧已经明显感到,涌进医院做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武汉“封城”前一天,龚慧已连续48小时没有休班,累了,就趴在一旁休息一会儿。
1月22日晚,龚慧又从下午5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半,在连续做了100多个CT之后,才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当时就感觉呼吸困难,但患者明显都很焦虑,我不可能丢下他们不管……”
1月23日上午,龚慧一醒来,就从同事那里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感到事态的严峻,她抓起手机,给远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的家人打了个电话,告知他们自己今年过年不回去了。“既然武汉已经封城,就留在医院和同事们共克时艰吧!”
“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没有人会后退。”龚慧说,不止是自己,放射科的小伙伴们都留了下来,有今年23岁、第一年上班的余果,地地道道的武汉本地人、科室里的“老幺”宋子轩……这群“90后”之中,更有一位逆行者——王晶。
1月19日,王晶回到黄冈市麻城和家人团聚,按原计划她将于大年三十之前赶到医院接同事的班。武汉“封城”当天,毗邻武汉仅100公里的黄冈也迅速宣布暂时关闭城市通道,这切断了王晶的返程路。
“我们是轮休,我回家后科室就只有3个人上夜班,我每天都会问他们情况,做检查的病人很多,大家都很累。”王晶焦急不已,到处寻找各种办法返回武汉,为此她先后加了好几个回汉微信群,进到群里才发现,里面一大半都是要回前线的医护人员。
得知王晶也是回汉的医护人员,一位在武汉医院当男护士的老乡联系上了她,对方表示自己当警察的哥哥可以带她一程。1月27日,家人骑摩托车将王晶从县城里送到城区和老乡汇合,他们乘坐警车到达青龙高速路口,随后又坐上了接送医护的志愿者司机的车,这才终于回到了武汉。
下午4点多,王晶终于回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王晶做完CT检查,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后,不敢有片刻耽搁,立刻就去接了同事的夜班,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才暂时停了下来。
“虽然累,但是我很安心。我的同事们都太辛苦了,我得和他们一起战斗。”王晶说,面对疫情,自己并不感到害怕,“相信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
虽然不在隔离病房,但放射科同样面临风险。为患者做检查,帮助患者摆体位,调整呼吸,告知如何取结果,任何一个步骤不慎,都可能会被感染。为了节约防护服,大家都主动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
“每天来做CT检查的人非常多,有些患者排队时间过长后容易产生害怕、焦虑情绪。”龚慧说,有时,一些患者甚至会直接将怨言发泄到做CT的医生身上。但他们从不抱怨,耐心同患者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
放射科主任徐良洲是一名党龄13年的老党员,在他看来,这群年轻人“很棒!扎扎实实地守好了医院的CT岗。在我眼里,他们还是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在疫情面前,他们克服恐惧没有退缩,用所学知识勇敢的迎接了挑战,是时代真正的勇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12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