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最新物资保障情况信息
一线医疗物资处于“紧平衡”
增产扩能开足马力 物资紧缺大大缓解
本报记者 王俊岭
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负责人介绍了疫情防控重点医疗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总体来看,湖北武汉等抗击疫情前线此前的物资紧缺问题已经得到大大缓解,一线医疗物资目前处于“紧平衡”状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和眼罩、医用口罩、消杀用品、负压救护车、红外体温计等重点医疗物资的生产保障,统筹调度急需物资。十多天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采取了四大措施保障医疗物资供应:
一是动员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达产扩产。1月21日起,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下发七次明传电报,对各省市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保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督促动员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加强对重点医疗物资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二是派驻企业特派员加强督产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企业派驻特派员工作组,会同地方工信系统、药监系统,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问题,快速增加有效供给。
三是建设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按照中央加强医疗物资统筹协调的指示精神,有关部门建设了该平台,主要用于收集、统计、分析、监控、调度各类物资的产能、产量、库存以及运输等情况,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物资的保障有效性和时效性。
四是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为弥补国内紧缺物资产能的缺口,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了国际专项采购,还有很多企业通过国际采购和捐赠等多种形式,从多个国家采购了大量的紧缺医疗物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会同卫健委、药监局等部门,加快国外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衔接和互认工作,使符合欧盟、日本、美国等标准的出口产品能够在中国的一些领域中使用。
“截至2月2日24时,总共协调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了医用防护服15.45万件,运抵13.12万件;N95口罩发货13.36万件,运抵13万个;全自动红外监测仪发货82台,运抵62台。到2月1日,核酸检测试剂日产量已经达到了77.3万人份,相当于疑似患病者的40倍,从总的供应来看,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了。”田玉龙说,特别是在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上,作为国家医用物资重要生产基地,湖北自身产能恢复大大缓解了前线的医用物资紧缺问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配合工信部协调医用口罩的问题,这两天协调到的资源是前一段提供资源的2倍以上。有关单位正在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增产扩能,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不少企业担心将来会不会产能过剩,我们明确告诉他们,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连维良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04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