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跳南旺舞”
——探访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示范村
本报赴老挝特派记者 孙广勇
|
象龙村的孩子们一起合影。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
凉拌木瓜丝、炒肉末、竹笋鱼汤、蔬菜沙拉,都是老挝农村家常菜,十多个人围成一大桌,频频举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琅勃拉邦象龙村的通占老人正给孙子办满月酒。他笑呵呵地说:“老中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给村子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我们全村人都感谢中国!”
“我每天都去那里看一看,每次都会高兴地笑起来”
象龙村距离老挝古都琅勃拉邦20多公里,南坎河绕村而过。村里共有174户居民,其中贫困户60户。作为中国在老挝实施的东亚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示范村之一,象龙村即将摘掉贫困帽子。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村里的新变化。以前的象龙村行路难。“那时村里村外都是土路,雨季陷汽车,旱季吃灰尘。”如今,新建的村级沥青路平坦宽整,道路两旁一排太阳能路灯伸向远处,“开车、骑车平稳又舒适”。
以前的象龙村饮水难。“原有的自来水管老化,抽不上水,村民只能买桶装水饮用。每户每个月要买20桶,对困难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的人只能去河里打水喝。”
为解决饮水难问题,中老减贫合作示范项目组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翻山越岭寻找水源。最终,在距村子5公里的双山找到了干净的山泉水。大家一起筑水坝,修蓄水池,把清澈的山泉水引入村民家。去年2月,象龙村人饮工程竣工。现在,村民打开水龙头,接水就能做饭、洗衣服。记者采访时,见到村民披迪正接着胶皮管用水冲洗自家的皮卡车:“以前都是挑水用布擦一擦。现在我每天都把车洗得干干净净。”
村后的小山坡上建起了医务所,洁白的墙壁、红色的屋顶,在一片青山绿水中十分醒目。医务室主任是在琅勃拉邦省医院有过20多年执业经验的苯平。象龙村和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有个小病小痛,都可以就近就诊,重症则可转送琅勃拉邦医院。
沿着崭新的柏油路,来到象龙村学校。周日的校园一片宁静,只听到校长万迪打扫操场树叶的沙沙声。“每天一大早,操场上就跑满学生,打篮球、踢足球、跳绳……平整的操场和各种体育器械让孩子们欣喜不已,这些都是中国援建的。”
象龙村学校分小学和初中部,共有学生165人。除了象龙村,附近3个村子的孩子们也在这里就读。
万迪指着学校旁边几间茅草房说,学校建于1973年,教室是砖木结构,有很长一段时间,宿舍就是家长帮助搭的茅草房。“如今,你看半山坡上的宿舍楼,是不是很气派?那是中国朋友援建的。考虑到路远的孩子中午需要吃饭休息,里面还装上了电扇,很凉快。我每天都去那里看一看,每次都会高兴地笑起来。”
“教育水平不提高,贫困就不会减少。”万迪说,“中国的科技水平高,教育水平也高,国家建设快速发展。新建的学校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好未来,老挝要把中国的好经验用起来。希望中国扶贫专家也来给孩子们上课,讲讲中国的发展,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村民们最迫切需要什么,中国就援助什么”
“今天吃的蔬菜沙拉,都是我们自己种的,是附近品种和味道最好的蔬菜。中国专家带着我们一起扩大村里的蔬菜种植,把蔬菜卖到城里去,挣更多的钱。”村民皖康说。 象龙村世代靠种田、种果园和养殖为生。“辛苦一年,只够吃喝,生活紧巴巴的,很多孩子上完小学就辍学。一些村民只得外出打工,有的去了万象、琅勃拉邦,远的甚至到了泰国。”象龙村村长占萨湄说。
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后,中方援助着力推进农户生计项目发展,在现有产业结构基础上,增加对村中低收入农户的产业投入。驻老中方专家、中老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覃延学说,目前,象龙村已按计划发展织布、养牛、养鸡、大棚蔬菜、露天蔬菜种植、旅游示范(民宿)等项目。
村民坎拉家盖起了新房,办起了民宿。“老中扶贫办公室帮我们打开市场,让我们的收入多样化。我们家为来山里徒步或看大象的游客提供民宿,一晚上就能挣30美元。中老铁路即将开通,这里距琅勃拉邦站仅2.5公里,会有更多游客到这里。我儿子在琅勃拉邦职业技术学校学商务管理,正好学以致用,毕业后工作也不发愁了。”
截至去年8月底,象龙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8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因地制宜、因贫施策,村民们最迫切需要什么,中国就援助什么。”覃延学说,项目根据村民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桥梁、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工程、灌溉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示范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群众参与为基础的“整村推进”减贫经验,在3年内,对示范村开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改善、农户生计发展、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等5个方面的帮扶,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东亚国家减贫和改善民生提供示范。
“值得做成示范工程并向全国推广,使更多老挝民众受益”
中老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国真心诚意支持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老挝时表示,农业领域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不仅可以帮助老挝发挥自然优势,还可以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
2019年4月,“大力加强民生、减贫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老方早日摆脱欠发达状态”被列入《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象龙村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行动带来的发展。
70多岁的西玛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店,对于村里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以前村里是泥巴路,风一吹,我这店里就蒙上厚厚的灰尘;没有路灯,晚上黑漆漆的。现在每到夜晚,村民在路灯下聊天,孩子们跑来跑去,热闹多了。”
“老中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给老挝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减贫模式。”老中国家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老方主任纳玲通强调,这一项目不但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而且重视民众的生计项目选择和实施,以保证村民有稳定持续的收入,从而摆脱贫困,“值得做成示范工程并向全国推广,使更多老挝民众受益”。
老挝农林部副部长坎本纳到中国援老示范项目村视察时说:“中国的脱贫成效突出,对老方有很大借鉴作用。老方愿在项目政策、资金、营销、产业对接等方面加强向中方学习与合作。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减贫方面的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通占老人为孙子摆满月酒那天,20多桌坐满了乡亲。歌手在献歌,村民高兴地跳着老挝传统舞蹈。占萨湄拉住记者的手,让记者一定要跳了南旺舞再走:“南旺舞是祈求生活幸福的舞蹈。中方援助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你们是老挝人民的亲人,让我们一起跳南旺舞!”
(本报老挝琅勃拉邦电)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