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传统语言学经典著作研究的新突破

2019-07-18 10:17 来源:综合

——胡继明等《<广雅疏证词>汇研究》读后

孟蓬生

《广雅疏证》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领军人物王念孙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经典著作,它开启了中国近代语言学的研究之门。自其问世以来,众多学者从校勘、考证、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词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著述丰硕,成就斐然。如今胡继明等近70万言的《<广雅疏证>词汇研究》,专门从词汇词义关系的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了研究传统语言学经典著作的新理路。

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著者摆脱了用传统研究方法研究传统语言学著作的定向思维,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互证法、语义关系分析法、义素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语用分析法、探求本源分析法、语音关系分析法、文史哲系统贯通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突破,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如作者采用陆宗达、王宁二先生归纳的比较互证法,对《广雅疏证》的语言文字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较同辨异,彼此证发,以便清理和把握这些材料的内部条例。著者在分析同源词意义关系的时候,采用王宁先生分析、归纳出来的类义素、核义素分析法以及孟蓬生范畴义素分析法,追寻源词,探求源词和派生词的造词理据,从而深刻揭示汉语同源词的意义关系,让读者对同源词的意义关系、核义素、源词与派生词一目了然。著者尤其注重运用数理统计法,穷尽式地搜集整理资料,如在“同义词”一章中,著者通过对《广雅疏证》同义词组数及组内成员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其在数量上具有系统性的结论,即“《广雅疏证》分析的同义词重心是单音节词,但音节并非是确定同义词的标准。从每组同义词的词语数量来看,由于我们是据王念孙《广雅疏证》汇集的同义词群,故2个一组的同义词数量略高于3词及以上词构成的同义词,但依然显示了同义词在数量上表现出的系统性”等。传统研究方法为研究奠定了基础,现代研究方法给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两者的完美结合和娴熟运用,保证了《<广雅疏证>词汇研究》结论的客观、科学、可靠。

突破了固有研究格局。汉语词汇、词义是成系统的,而不是一盘散沙。词汇研究历来是汉语研究的薄弱环节,中国传统语言学注重具体问题的探讨,而缺乏理论提升和系统研究,作者从系统论的视角,从实际语言材料出发,突破以前单一性研究的格局,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前人词汇学、训诂学研究的成果,对《广雅疏证》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全面揭示了《广雅疏证》的词汇系统和语义关系,并从全新的视角展现了《广雅疏证》词汇词义的面貌和特征,开拓了《广雅疏证》研究的新领域。对《广雅疏证》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的研究,每部分在对其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广雅疏证》研究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的理论与方法、成就与不足,体现了极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研究部分,作者对《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得名理据以及“异名同实”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主要有形体理据、习性理据、纹色理据、时空理据、功用理据、感官理据、质地理据、综合理据等八种;得名理据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因命名理据多源而异名、因词语的单音复音而异名、因词语同义替换而异名、因语音流变而异名、因方言差异而异名、因雅俗不同而异名、因时代不同而异名、因语体风格有别而异名等。本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雅疏证》从清代至当前在词汇词义方面全面系统研究的空白,拓展了《广雅疏证》以及传统语言学经典著作的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突破了现有研究成果。著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系统思维的视野,从《广雅疏证》列举、分析的语言材料出发,参照先秦两汉文献语言材料及汉唐人注疏、清人集解,借鉴前辈学者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广雅疏证》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究了它们的构成和来源,考察了他们的区别性特征和规律,在诸多方面超越和突破了现有研究成果。如著者认为王念孙反义观不同于现代语义学的反义观,这是一种建立在“具有相反义素”之上的注重意义、轻视形式,强调局部和细节特征的反义观。该成果可谓率先对王念孙《广雅疏证》研究词汇的理论与方法、成就与不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广雅疏证》这部语言学巨著,王氏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语言学词汇研究的系统性观念,走出了中国传统词汇研究的训诂学范式,他对汉语词汇词义的研究已初步具备现代词汇学的理论思维,进入了词汇学、语义学、语源学的研究范畴。王念孙在分析同义现象、反义现象时,已有运用义场、义素理论、区别特征分析同义词与反义词的意识,已触摸到现代语义学的领域;同源词研究将词的语音与语义结合起来考察,这种思维与现代语言学中关于语言的符号学原理不谋而合;对动植物名词得名理据及“异名同实”现象形成原因的解析已经涉入词源学研究领域。无论是理论建树,还是研究方法和训诂实践,王念孙都站在了他那个时代的巅峰,为近现代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源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孟蓬生,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