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今年是建国70周年,您这一辈子一直从事钢琴教育事业,您认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从起步到发展到提升,乃至走向世界,有哪些标志性成果?
朱雅芬教授和郎朗在一起
朱雅芬教授: 钢琴教育在我国是一项比较年轻的事业,约一百年左右时间。
二战期间,个别地区受到外来影响,钢琴艺术及西方音乐的发展,起步较早,如上海,西方艺术家和音乐家,以及俄罗斯侨民中的音乐家,开展各种音乐活动,我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当时的国立上海音专,于1927年在上海成立,在战争的年代,搬到了重庆。当时的钢琴系主任是俄籍钢琴家扎哈罗夫,这是当初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
建国初期一切欣欣向荣。上海音专迁回上海,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以后中央音乐学院相继成立,全国各省各地也陆续建立了音专、音乐学院、专科学校等。
建国前夕,我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对于当时对青年学生的音乐教育(包括钢琴及其它艺术专业的教育)至今印象较为深刻。在专业人才教育方面,要求非常全面,当时要求钢琴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副科学习,当时我曾学习过声乐、长笛、二胡作为副科。同时必须熟悉民族民间的传统,当时贺禄汀院长亲自给我们上民间音乐课。
此外。要求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到基层为群众演出。在1952年寒假期间,全校学生还深入农村,和当地群众在一起分头参加皖北地区土改。
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师生们进行大量的创作演奏,走向基层,配合社会进行艺术实践,走出了一条钢琴人才、音乐人才全面发展,为人民群众,为社会服务的正确道路。
同时,向西方学习,产生了一批优秀青年钢琴家、演奏家。比如刘诗昆、殷承宗、傅聪等。成为最初走向国际,被世界承认的中国钢琴艺术家。
此后,由于社会情况的变化,艺术和教育方面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影响。经过错误和沉痛教训,社会在成长中总结经验,最终走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艺术教育、音乐教育走向世界,学习西方、学习现代,吸收、融入全社会。掀起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热潮,钢琴教育、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成为青少年全面成长中的助推者,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几千万琴童,热爱音乐的青少年中,出现了杰出的代表,如郎朗、王羽佳、张昊辰、陈萨等,成为国际顶级人才。全社会发展钢琴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标志性成果。
今日中国:您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每次采访您,都离不开谈到您的学生,世界著名钢琴大师郎朗,您从郎朗身上看到最大特点是什么?
朱雅芬教授:他是一位难得的天才,从幼年时期开始,就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音乐才能,他热爱音乐,在幼小的年纪,就立志要成为一名钢琴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今天国际公认的伟大钢琴家。
从郎朗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他之所以能成功,具备了一些重要特点。
他虽然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杰出天才。但不以自己的才能而满足,意志坚定,勤奋努力,在困难面前不动摇,始终如一的向前走。他不但自己热爱音乐,更立志要使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加热爱古典音乐。为此,他为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走在他艺术事业的成功大路上。
他是改革开放时代钢琴艺术事业大发展中产生的杰出代表,一位与时俱进的艺术人才。他是被公认为世界顶级的钢琴大师,但仍扎根于社会,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各角落,在边远地区中小学,建立音乐工作室、音乐广场。无论对专业学生还是业余青年儿童,都热情的传授音乐艺术,以艺术教育为己任。
他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始终立足于国家和民族。他在世界上代表中国,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根基,担当社会责任,为世界所承认的音乐、艺术、文化大使。
今日中国:建国70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朱雅芬教授: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经过不同时期,音乐教育在变化发展中成长,日益成熟。
艺术为人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音乐艺术教育强调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始终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在建国初期即已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以后在坎坷挫折的年代,音乐艺术教育受到影响和冲击,终于通过沉痛的错误总结了教训,走向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如今,音乐艺术的创作和演奏,以及社会教育的方向,走向更加全面和成熟,开启了更加开阔的视野,立足于民族与国家的根基,与国际接轨,与西方现代的融合,更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丰富和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教育,美育教育,在文化教育中的必要性,对青少年全面成长中的重要性,更加得到重视。
今日中国:从琴童到钢琴演奏家,您认为最关键的是哪几个阶段?
朱雅芬教授: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性及不同的特点。
起步及出发点:基础教育初级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及正确方向。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热爱音乐。
少年时期:专业还是业余的选择所带来的困惑,从初步喜欢到逐步提高所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坚持。少年时期成长中的心理特点,人生的走向,意志和向往。与文化课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及所遇到的矛盾,是一个容易发生动摇,不稳定的时期。
朱雅芬教授与学生亲切交流
进入专业后,面对长期艰辛的长远路程,能否坚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如何做到音乐技术和文化的全面互補,防止单纯技术、近期效应、功利和诱惑。
成长为钢琴家的路很长,艺术无止境,知识要全面,视野要开阔,成为什么样的钢琴家、明星、技术匠人?还是能为民族、国家、世界做出贡献的真正艺术家。
今日中国:艺术与其他学科如何融合?
朱雅芬教授:艺术不是单纯技术,不是孤立的学科。首先要认识到艺术和文学、历史、美术等不可分。和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学习音乐艺术同时,加强各方面修养,才能更深更好的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风格特点,使音乐艺术根植于丰富肥沃的文化土壤中。丰富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会提供音乐更多的想象和创意,成为全面的音乐家。不同的知识才艺,都是音乐艺术长久发展所需要的深层营养。
朱雅芬教授在海南岛海口教师培训班讲课
今日中国: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您在90岁高龄还对钢琴事业“琴有独钟”?
朱雅芬教授:我的一生与音乐、钢琴不可分。从幼年的爱好与业余学习钢琴时期对音乐的追求,到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期刻苦用功,以弥補早期基础学习的不足。从建国初期参加文化部组织的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通过文化艺术宣传新中国,到去辽宁工作,文革中在农村劳动之余为农民弹琴——到改革开放,全社会钢琴热。无论在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中,作为一名钢琴家和钢琴教师,大有可为,有着做不完的事。不同时期,不同环境,都有广阔天地,毕生从事钢琴教育,更是最幸福的事业和人生。
朱雅芬教授在长春参加比赛担任评委
今日中国:建国70周年请您写下对祖国的祝福!
朱雅芬教授:从历史到现实,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过坎坷和挫折,始终走向了更加光明的前程,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宽广大道上的一名行进着,共同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我为祖国写祝福:不忘过去,珍视今天,坚守信念,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