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不缺水,尴尬的是曾十年九旱。一项工程,让2400平方公里土地变成了湿地——
河湖连通,这里四季能赏景
本报长春2月13日电 (记者岳富荣、祝大伟)春节过后,查干湖上的渔工们又开捕了。冬捕冰上作业负责人张文和工友们越干越带劲。“这几年,查干湖水质好了,一网最多能打30万斤,鱼又大又肥,大的都有四十来斤。”
水好鱼多,是因为湖面大了。57岁的张文打小长在湖边,见证了查干湖的变迁。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吉林西部“十年九旱”,湖泡、湿地面积缩减2700多平方公里,查干湖也一度由近500平方公里缩小到50多平方公里。
查干湖水净如镜,它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吉林近年来治理西部生态的观念之变。
吉林西部不缺水,只是有些难以驯服: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从这里穿过,每年主汛期过境水量达300多亿立方米。然而,雨季抗洪好理解,可年年上演“四季抗旱”着实让人尴尬。
洪水不也是水么?能不能利用洪水抗旱?吉林转变生态理念,自2013年起,启动“河湖连通”工程,以西部现有大型水利工程为“主动脉”,疏通湖泡间的“毛细血管”,把洪水引入4.4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203个湖泡、湿地,形成河湖互济的大水网。目前,河湖连通工程量已完成80%以上,连通湖泡124个,引蓄洪水21亿立方米,恢复和改善湿地2400平方公里,恢复草地360平方公里。
查干湖不只是水大了,而且水也活了。“原来查干湖是只进不出的,‘河湖连通’后,引入汛期松花江水,与周边16个湖泡连通,水可进可出,3年就能实现一次水质转换。”松原市水利局局长李树生说。湖水的碱性减弱,鱼的生长环境、食物有了改变,肉质更紧实、鲜美。去年,查干湖被评为全国有机农业(淡水鱼)示范基地。
河湖连通,还让吉林西部区域内地下水抬高1米左右,1.1万多眼农田井恢复原有灌溉能力,扩大农田灌溉面积55万亩,累计增产粮食5.6亿斤。镇赉县架其村农民张树权的21亩旱地,这几年连年增产,“雨水多了,地下水上来了,就连旱田也借力了。”
水一来,鸟儿们也来了。吉林西部小气候发生改变,年降雨量增加40至80毫米。2018年10月下旬,镇赉县内的莫莫格湿地迎来各类候鸟数十万只。河湖连通恢复和改善莫莫格湿地1090平方公里,栖息的白鹤由原来的500多只增加到3800多只,据有关方面介绍,这占到全球白鹤数量的95%。
水一来,游客们也来了。夏赏碧水绿草,冬观冰雪胜景,春秋两季看候鸟迁徙,生态改善让吉林西部的旅游业火了。2018年吉林西部松原和白城两地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252亿元,两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5.4%。
让张文不曾料到的是,如今的查干湖,出名的可不只是鱼儿肥美,他所在的屯去年获评“中国最美渔村”,全村搞起了餐饮和住宿接待。张文也不甘落后,和老伴经营起260多平方米的“活鱼城”。“今年春节的游客一直没断,冬捕忙了一个月挣到好几万啊。”张文一家这个年过得更加“吉庆有余”。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