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年后再见!
——95后康红伟的别样心情
本报记者 黄晓慧
一大早,康红伟就醒了,窗外椰树婆娑,阳光灿烂。
23岁的小康,是海南某公司驻三沙员工。这是小康在永兴岛上的节前最后一班岗。1月26日晚6点,他就坐船回家了。去年他驻岛175天,作为一名95后,这个驻岛时长在单位排第三,超过了很多前辈。
回家的心情很愉悦,而回家前的忙碌,几乎跟回家的脚步一样紧张。小康负责调度上下岛物资。离岛前他也没闲着,没吃早餐就奔到码头忙起来。春节物资由“三沙一号”从海口运来,看看清单,大大小小一应俱全,有五花肉、排骨等吃的,甚至还有6棵橘子树。
“别看样样齐全,春节还有可能出现供应问题。”小康说,岛上生活不容易,尽管有冷库,但食物存两周左右就会变质,普通叶菜顶多放一周。这两年,在岛上过年的人员及家属也多了,有时只能临时空运食物来应急。
“紧赶慢赶,还有两箱鲜鱼没来得及装船,那原本是给海口同事的礼物,想祝他们年年有余。”小康稍感遗憾。
小康说,“永兴岛越来越有城市的样子”。虽然早已过了初登岛时的新鲜,但小康还是发现了岛上的很多乐趣。“生活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乏味,这里有电影院,在海口刚上映的片子,隔两天就能在永兴岛看了。平时还能和大家打打篮球、羽毛球。”小康说,即使在岛上过春节,也格外热闹。岛上到处是熟人,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家美食,那种滋味很幸福。
去年春节,是他长大以来第一次在外过节,也因此对今年春节回家更加期盼了。作为家中独子,在祖国最南端城市工作,他既感自豪,又常有不能陪伴父母的内疚。妈妈从未坐过飞机,最远只去过南宁,小康打算过了春节,找个机会一定要带妈妈到三亚走一走。
1月26日18点,“三沙一号”准时从永兴岛码头出发,康红伟经历十几个小时的海上颠簸到达海口。1月30日,他从海口秀英港搭乘琼州海峡轮渡到广东徐闻换乘火车,1月31日凌晨4点回到桂林,回到一年没见的父母身边。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