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上港集团原副总裁、原技术中心主任包起帆“用智慧创造性地劳动”

2018-12-22 09: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港集团原副总裁、原技术中心主任包起帆——
 
“用智慧创造性地劳动”(改革先锋风采)
 

  包起帆(中)与国外专家讨论国际标准。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沈文敏
  “我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67岁的包起帆眼神炯炯……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码头上的木材、生铁、废钢装卸全靠人力捆扎和搬运。包起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研发,实现了港口装卸从人力化迈向机械化,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这些成果不仅在全国港口推广,还在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企改革攻关期,时任龙吴港务公司经理的包起帆又开始了产业创新,提出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理念,于1996年12月15日开辟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自此,我国内贸件杂货水上运输不再仅仅依赖散装形式,截至2017年,内贸标准集装箱港口年吞吐量突破9218万标箱。
 
  跨入新世纪,包起帆调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他充分利用新岗位提供的平台,把创新发明推向新高度,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港口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诸多项目的研究。
 
  2004年起,他提出创意并主持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世界上首台全自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和我国首台全自动散货斗轮堆取料机,开拓了中国港口自动化的先河;他主持了外高桥四、五、六期集装箱码头建设,以现代物流理念规划码头布局,建立新型的集装箱港区功能模块横断面布置模式;率先实现双40英尺集装箱桥吊在港口的应用,为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06年,他主持罗泾二期散杂货码头建设,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厂间的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和一条岸线同时供公共码头、钢厂物料配送和电厂灰场共用的方案,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港口典范。
 
  2011年,由包起帆领军发明的“基于互联网实现集装箱全球跟踪管理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上升为国际标准ISO18186,这是我国在物流、物联网领域首个由中国专家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典范。“工人不仅要用汗水来辛勤劳动,更要用智慧创造性地劳动。”包起帆认为。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22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