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晨报道)
提到无人机,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摄影爱好者使用的大疆无人机?杭州有一家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则带来了农业服务机器人——智能植保无人机、3D测绘无人机、光谱遥感无人机等产品。
光谱遥感无人机,能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养分、环境、病虫害等;植保无人机能自动、高效率地完成农田、果园的打药,施叶面肥等作业。
茶园有了“侦察兵”+“救护员”
还有智慧农场解决方案
在杭州某茶园,杭州瓦屋科技有限公司的3D测绘无人机正徐徐起飞。按照工作人员提前设定好的路线,它能获取详细的全方位的茶园测绘数据。
“通过光谱遥感无人机,可以分析得到茶树的叶绿素含量、长势情况、病虫害信息等方面数据,进一步生成该茶园的详细分析报告,比如养分诊断、施肥决策、嫩叶监测及采摘时间估计、产量估计等数据。”瓦屋科技首席技术官胡少鹏表示。
瓦屋科技董事长吴开华告诉记者,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物联网+农业大数据+AI数据分析等技术,一方面能为无人机自动飞行提供地理数据支持,比如地形地貌、经纬度等,还可以实现农场不同尺度参数的监测、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智慧农场全套解决方案。
(图说:瓦屋科技董事长吴开华)
测绘无人机测绘完毕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接下来就该植保无人机出马了。植保无人机装载好所需要的农药,按照设定线路自动喷洒,实现复杂地形、复杂作物的自动作业。
相比起摄影爱好者使用的航拍无人机,瓦屋科技的植保无人机尺寸更大,羽翼更长。通过瓦屋自主研发的飞行控制系统,提前设定好飞行线路后,航线误差仅在厘米之间。
也就是说,测绘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像是侦察兵;植保无人机像“救护员”,通过智能科技,双管齐下保护农作物,实现农作物精准管理。
喷洒均匀防治效果佳
效率是人工的30至50倍
比起传统的人工喷洒方式,瓦屋的植保无人机有什么优势?胡少鹏告诉记者,首先就是农药吸附率大大提高,用药有效率得以提升。植保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稳定强大的下压风,喷洒出的药液可以从顶部穿透到整棵树下部;通过离心雾化喷头,喷出的雾滴非常均匀;每颗雾滴粒径更小,呈雾状,吸附能力更强。而人工喷洒农药呈“水淋状”,雾滴粒径大,吸附能力较弱。
无人机喷洒相比人工喷洒更加均匀,农药利用率更高,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瓦屋植保无人机的喷洒,能保证这片果园每棵果树的叶子正反面都能覆盖到喷洒的农药,保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胡少鹏说。
“人工喷洒农药是水淋式的,结出的果子经常会看到表皮有一些锈斑,我们称之为果锈。更严重的是,过量使用农药还会造成对土地、环境、水质的污染。而瓦屋的植保无人机,喷洒出很小的雾滴,大部分都吸附在叶片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相比传统人工喷洒方式小得多。”胡少鹏表示。
吴开华告诉记者,采用传统的人工喷洒方式,果树作业一天也就喷洒2~3亩,而无人机一天可喷洒80~100亩,是人工的30~50倍。“瓦屋科技在果树植保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高管一度只领500元月薪
坚持只因看好市场前景
瓦屋科技总部位于杭州滨江。在展示大厅里,记者看到有三款植保类无人机,两款测绘、遥感类无人机。墙面上还陈列着多种瓦屋科技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
比如核心控制系统,控制无人机的整个飞行过程,也就是无人机的“大脑”;具有识别功能的高光谱相机,等于无人机的眼睛;看起来像一部手机的操作系统,也就是用户的操作终端。
公司从2015年成立至今,三年的时间,无人机产品已经过了多次的迭代和升级。最新一代的无人机可以傻瓜式操作,全自主飞行,甚至能自主识别这块是谁家的地,从而判别是否喷洒。
瓦屋科技之所以选择以植保无人机进入农业领域,是因为看到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劳动力短缺,而农药喷洒又是种植环节的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大。
“用自动化机器替代人工喷洒,可以避免农药中毒,减少农药和水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社会效益,再加上我们团队具有传感、检测、控制方面的长期积累,技术上可行性比较大。”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也有艰难的时候,因为公司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了研发、试验,最困难的时候,在保证员工工资的情况下,高管团队只领500元的月薪。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
吴开华告诉记者,团队的高管以前都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能在瓦屋领这么低的工资并且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对这份事业的认同感,以及对这一市场的看好。
虽然现在植保类无人机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着价格偏高,操作有难度,地域差异导致对无人机的应用和接受程度不同等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些问题都会逐步解决。
“我国植保无人机主要还是以平原、缓坡地形的大田作物作业为主。目前无人机植保占比约3%,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无人机植保相比差距很大。而且除植保应用外,智慧农业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慧农业领域市场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