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军民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研发时间大幅缩短,仪器设备高效共享

2018-11-05 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研发时间大幅缩短,仪器设备高效共享
 
军民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关注)
 
 
本报记者 冯 华
 
  核心阅读
 
  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四川省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57.1%跃升到2017年的73.1%;
 
  离自己很近的绵阳市军工科研院所中就有电磁兼容测试仪器,企业不用再跑到天津或江苏去排队检测,3天后就拿到了产品的检测报告
 
  
 
  四川一家民营无人机研制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多个智能飞行器型号,目前已应用于物流运输、应急投送、森林防火等领域。而从成立到批量生产,这家企业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这样的创新速度,是四川省发挥国防和军工优势,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的一个缩影。
 
  “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生态
 
  “我们公司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四种型号高端智能飞行器的研发,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四川省军民融合的良好发展局面,尤其是‘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的生产体系。”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艳平介绍。
 
  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四川省近年来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全面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全国率先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军民融合改革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系统谋划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四川特色的军民融合道路。
 
  “以往提到军民融合的核心,大多是军工企业,协作的主体也以体制内的军工企业为主,最外围才是民营企业。但四川近年来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参与产业链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宋艳平告诉记者,腾盾科技利用自身在无人机主机研发上的优势,积极发挥“小核心”的作用,牵引、带动了一批民营企业投入军民两用无人机的研制。据介绍,腾盾无人机的上游配套单位中,约55%为四川地方民企和地方军工单位,今年的第一批订单中,外包部分2/3订单由民企分享。
 
  无人机只是四川省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生态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导优势民营企业深度融合。四川省积极推进“民参军”市场准入机制创新,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目前全省从事国防科研、生产、维修和服务的单位已超过600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2/3,配套范围已覆盖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各个领域,军民融合上市企业超过30家。
 
  据介绍,2017年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100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57.1%跃升到2017年的73.1%,军民融合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军民互动协同创新
 
  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亟须打通军民、军地之间的科技协同创新之路。四川省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入手。2017年1月,四川省科技厅和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全国首个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价值数十亿元的军工科研院所和大型军民融合企业的科技资源整合后向社会开放。
 
  “绵阳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军工科研院所众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科研院所近年来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存在着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平台运营方、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蒲良驹介绍,平台在不打破军工单位、科研院所原有运营机制的情况下,以共享协议的方式明确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信息及服务细则,引导大型仪器设备入库。同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建设了涵盖全部线上服务功能的“17共享网”,建起业务资源库、运营数据库、专业报告库等三个数据库。
 
  记者在现场登录网站后发现,页面简洁,很容易找到某项服务哪个单位能够提供,价格是多少、地点在哪里等信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理化室主任黄姝珂表示,单位有一些仪器设备在项目完成后利用率并不高,有了共享平台,就能将闲置的仪器设备用起来。“军民互动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以前做项目需要新的仪器设备,首先想的就是购买新机器;现在则会先进行评估,看看能否共享,避免了盲目投入。”
 
  从事中小型风力发电的绵阳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昆明感受到了便利。“专业的电磁兼容测试仪器非常贵,对于我们这种创业型企业来说是很大一笔投入。以前只能带着样品去天津或江苏检测,不仅往返的交通费用、运输成本高,而且排队周期太长了,少则等1个月,最长要等3个月。”刘昆明说,没想到同在绵阳市,离自己很近的军工科研院所中就有电磁兼容测试仪器,3天后就拿到了可行性报告。更关键的是,通过共享平台,企业与某军工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科研院所利用技术优势帮企业优化了设计方案。“新品的电机冷却噪音下降了3个分贝,这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岗介绍,共享平台目前已经促成军地协同创新服务签单3000余项,向社会发布了近5000台套军工设备设施开放共享信息。
 
  层次更高、程度更深,军民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四川,军民融合正在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的新阶段迈进。
 
  今年6月,在成都,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园里正在打造成都芯谷,今后这里将成为四川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在绵阳,30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正加快建设;在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基地研制的核电设备已占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为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规模达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揭牌成立了全国首个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首个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在政策层面,四川省出台了扶持军民融合发展的专属政策,如《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管理办法》《军民融合金融服务创新实施意见(试行)》等,正在酝酿出台军民融合发展人才政策,力求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为了破解“民参军”的壁垒,四川进一步降低军工企业的准入门槛,正在规划建设四川省军民融合创新资源和信息共享中心,推进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军民融合)等试点示范,推进军品市场准入“一站式”集中联合审查,构建军品市场准入联合认证机制和采购信息发布机制。
 
  围绕军民融合的金融创新无处不在。10月24日,全国首个科技型(军民融合)企业“设备仪器贷”在绵阳推出。主要用于帮助军民融合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购置仪器设备。这是一款“政府+银行+平台”的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中国工商银行绵阳分行提供低利率纯信用贷款,绵阳市财政局建立风险池为企业增信兜底,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提供全链条仪器共享服务。刘昆明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企业在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小型电磁兼容实验室,需要资金100多万元。通过‘设备仪器贷’,中国工商银行绵阳分行给我提供了贷款,不仅不用抵押物,利率低,贷款期限也比较长。而且这些仪器设备也进入了共享平台参与共享,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据了解,四川省近年来以金融创新服务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仅绵阳就先后设立了22家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
 
  据介绍,四川省今后还将深入实施重大改革试点,进一步破解军民融合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加快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军民融合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5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