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城东区推出“2+1+N”调解模式
多方联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本报记者 姜 峰
6个月,26次调解,清真巷司法所所长向宁胜感慨:“如果不是人民调解员、民警、律师等多方联动,纠纷很难在基层化解。”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清真巷司法所辖区某商贸城,准备上调200余个商户的商铺租金和管理费,可多数商户经营状况并不太好,双方矛盾一触即发。“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司法所立即介入,还请来社区民警、律师,反复讲法规、做工作,前后历经26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向宁胜说,“多亏了‘2+1+N’纠纷化解网络,才有效预防了矛盾升级。”
近年来,城东区委政法委强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2+1+N”调解网络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2”是指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司法所,“1”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N”是指辖区法院、派出所、医院、学校和人社、民政、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等各职能部门。
城东区青藏花园社区康南居委会“马大姐调解工作室”面对辖区下岗职工多、困难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等现状,借力“2+1+N”调解网络“综合会诊”,形成人民调解、社会综治、群众诉求、心理疏导的调处合力:老父亲本人意愿把房子过户给后妻,而儿子坚决反对,马大姐调解工作室请来法官现身说法,通过大量案例,让当事人知晓了法律,保障了后母的合法权益;夫妻二人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可开交,丈夫一时冲动欲出手伤人,居委会网格员发现情况,工作室调解员、司法所、妇联工作人员立即入户耐心劝解,防止了矛盾升级……依托“2+1+N”调解网络,“马大姐调解工作室”成立3年来,成功调解纠纷250余起。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矛盾纠纷,通过‘2+1+N’调解网络来联动调处,增加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自身活力。”城东区委政法委书记陈纲说。目前,全区已建立71个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和6个医疗纠纷、校园纠纷等第三方调解机构。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1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