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江石牛江镇探索产业联盟扶贫模式
集聚资源 优势互补(脱贫攻坚新气象)
本报记者 喻思南
今年6月,龚放求比往年忙了不少。他是湖南桃江县石牛江镇牛剑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初,他联合8户农户建造了20亩大闸蟹养殖池。眼下,正值蟹苗成长关键期,监测水质、投放饲料、巡查养殖池……他只恨分身乏术。“好在不用发愁卖,只需安心养好蟹就行。”龚放求说。为大闸蟹销售兜底的是桃江县天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石牛江镇,和天乐农业这样助力农民增收的企业不止一家。
养殖大闸蟹,为农民增收闯新路
牛剑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232人,传统耕作靠天吃饭,没有支撑产业,农民增收较为缓慢,脱贫任务比较重。谈起引进大闸蟹生态养殖项目的初衷,石牛江镇党委书记温钰辉说:“石牛江位于美丽的桃花江畔,生态环境好,水的盐碱度特别适合水产养殖,这么好的青山绿水环境资源,不利用起来可惜了。”
2016年,石牛江镇引进天乐农业,克服了在气候、土质、饵料等方面的难题,成功培育出“桃花江1号”大闸蟹苗种,弥补了湖南省大闸蟹种苗培育技术空白。
去年10月,“桃花江1号”大闸蟹正式上市,以其个头大、蟹黄多、肉质紧、抗病力强等优点,在中南地区农博会上,受到同行和水产养殖专家充分肯定。养殖大闸蟹,为农民就业增收闯出了新路。天乐农业采取“公司+互联网+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一年脱贫、两年增收、三年致富”目标。
天乐农业董事长刘湘辉说,当前公司通过重点产业帮扶贫困户52户100人,另外投入24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有49户98人通过委托帮扶方式开展大闸蟹养殖,天乐农业保底年收益10%,还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龚放求说,自己正是在大闸蟹基地务工,尝到了养殖大闸蟹的甜头后,才动了养殖的念头。“我们还希望以‘桃花江1号’大闸蟹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拳头产品,带动旅游、休闲、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让更多贫困户和当地群众受益。”温钰辉说。
今年,天乐农业启动了大闸蟹基地二期工程,得到项目区村民的积极响应,用不到4个月时间,完成了包括500亩大闸蟹产业扶贫示范园、500亩“桃花江1号”蟹苗培育园等项目建设。湖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还在桃花江农业公园设立河蟹特色产业基地。
种养加联合、游娱购结合、产供销融合
和天乐农业一样,桃江县知己中蜂公司也在为扶贫出力。至今已有贫困户39户133人通过参与蜜蜂养殖,每年可增收1500多元。
石牛江镇企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源于镇里一种扶贫模式的探索。2017年10月,由天乐农业和桃江柒村官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石牛江镇扶贫产业发展联盟,联盟按照全域发展理念和全产业链建设思路,致力搭建“种养加联合、游娱购结合、产供销融合”的农业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已有27家成员单位加入石牛江镇扶贫产业发展联盟,主要经营范畴包括水产畜产养殖、特色种植、竹制品加工等。温钰辉说,扶贫产业发展联盟和13家农业产业关联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共有11家联盟单位参与产业扶贫,帮扶贫困户160户393人,为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牵线搭桥,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扶贫产业项目。
“我想养鸡,联盟的公司不但提供种苗,还给我们指导。”48岁的王又纯是石牛江镇石牛江村的贫困户,她到龙头企业领养了60只鸡苗,收益5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养殖规模发展到了120多只。2017年,桃江柒村官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镇开展试点,500多只鸡苗优先支持贫困户,很快被领养一空。
扶贫产业发展联盟是石牛江镇联手多家企业,共同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难题的一种新模式。温钰辉介绍,这一模式可以集聚更多资源,推动产业扶贫措施更好落地。联盟成员借助联盟平台,围绕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整合镇域内外农业产业发展资源,加强内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温钰辉说:“接下来,石牛江镇将以‘桃花江1号’大闸蟹产业为龙头,进一步发挥扶贫产业发展联盟、柒村官创业者联盟等平台服务作用,努力打造本地农产品特色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