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智慧树”花开正艳
——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实践观察
本报记者 黄 娴
|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资料图片
|
5月25日上午,苹果中国(贵安)数据中心项目奠基仪式在贵安新区举行。去年7月1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苹果公司在贵阳举行iCloud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同意由云上贵州公司作为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iCloud业务的唯一牌照合作伙伴,并使用iCloud和云上贵州公司的双品牌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落户贵州的iCloud主数据中心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数据中心,该项目的成功合作有利于提升苹果iCloud中国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对加快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我们将大数据战略行动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抓手,推动大数据发展跃上新台阶,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表示。
立足“聚通用” 激活一池水
2016年7月,贵州启动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打造“云上贵州”共享平台。目前“云上贵州”已经汇聚省级政府部门和市(州)政府应用系统736个,集聚结构化数据526TB,发布信息项53245个,共享率达86.4%。
政府带头示范激活一池春水,全国数据资源正加速向贵州存储集聚:公安部、民政部等国家部委相关数据已明确存储到贵州,腾讯、华为等企业也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
以大数据助力教育扶贫。贵州在全国率先推动“扶贫云”与“教育云”融合,自动生成数据、自动识别贫困学生、协同自动办理教育扶贫资助,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大专院校免学费的零申请、零证明、零跑腿”。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王丽去年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都为学费犯愁。一天,她突然接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你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入学时将免收学费,通过‘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燃眉之急解决了,这条短信至今还保留在王丽的手机上。
在2018中国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贵州省块数据指挥调度中心正式亮相。块数据指挥调度中心是全省政务数据综合指挥调度的平台,是全面覆盖、集中管理、快速响应、统筹共享开放的数据指挥调度枢纽,让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看得见、摸得着、调得动。贵州积极破解“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难题,努力践行“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在贵州,省长亲自担任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各市州,包括贵安新区、各省直部门一把手成为大数据领导小组的成员;成立第一家省级层面统筹、规划、推进大数据发展的专门机构——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同时,各市州也设置相关的大数据发展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建立大数据“云长制”,各市州、各直属部门一把手是该区域或领域“云”的云长,对本地本部门大数据发展工作负责。
围绕“政商民” 培育“智慧树”
已成为全国重要数据中心的贵州,没有满足于数据“仓库”的功能,而是围绕政用、商用、民用充分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
去年7月25日,贵阳群众邓女士报警:24日在某理发店一部手机被盗。警方在现场的视频监控中获取一张嫌疑人的清晰截图,并立即上报警方作战室进行人像对比后,快速比中一名可疑人员张某。与此同时,社区民警也看出视频中的嫌疑人是辖区人员张某。31日,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抓获。
统计显示,从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贵阳利用“人像大数据”系统抓捕犯罪嫌疑人872名,其中公安部通缉的全国在逃人员66名。
在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智能平台实现了每一台生产设备的实时互联,能够实时上传设备的运行状况、工艺参数、生产任务等数据,并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生产任务自动分配。目前,企业一条生产线可以制造超过1万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元器件,航天电器人均月产量从3.3万件提升至10.7万件,并在员工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长20.4%,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交付周期缩短30%以上。
在贵阳,大数据并非只在冰冷的机房,而且还穿梭在人们身边。坐公交前,先打开手机上的“筑民生”APP,公交车路线、站点距离、实时路况等信息一目了然;刷脸进社区……不带现金、证件和银行卡,一部手机可以对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7年2月,贵阳市“筑民生”平台上线,让市民通过“一个网”“一个号”“一个窗”,获得更加安全便捷的民生服务和开展社会监督。上线仅一年多,这个平台已可以向贵阳市民提供183项服务,实名注册的用户达到22万。
通过大数据系统把社会治理“痛点”牢牢抓在手中。在“解码”群众需求的同时,让服务更有温度、治理更为精准。
融入实体经济 激发新动能
“融合是大势所趋。只有融合,才能让数据释放价值、爆发力量,才能实现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近年来,贵州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融合,加快大数据与服务民生融合,加快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持续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传统企业“老干妈”不愁销路,但不代表没有困扰。同一种辣椒产品,可能北方比南方的城市更喜欢,等销售团队把信息反馈给公司调整配额之时,市场往往已过“饥饿期”。这两年,“老干妈”被贵阳市南明区列入“千企改造”重点支持企业,投入700万元打造运营大数据监管平台,现在数据实时监测、运算、分析,公司辣椒制品实现市场精准投放。不仅如此,大数据让公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发生一连串质变,公司年产值从20亿元增至45亿元,翻了一番。
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贵州启动实施“万企融合”行动。
怎么融?贵州在对近1.4万家企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后,引入西门子、思科、施耐德、阿里等100多家全球知名大数据企业为贵州企业问诊把脉、提供转型升级方案。据统计,全省6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4300多家正在实施信息化改造。近3年来,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逐年上升,全国排名上升6位,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40.5%,提高了4.8个百分点。
“贵州经济增速已连续几年领跑全国,正好与我们发展大数据的进程相吻合,这不是巧合。” 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大数据激活了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数据中心集聚、大数据应用、融合发展、打造衍生产业链……在贵州,大数据这棵“智慧树”花开正艳。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3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