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安 粮仓稳
我国大宗作物用种全部实现自主选育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郁静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16日,在农业农村部举行的种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目前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我国已实现品种全部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比也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种子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正在逐步成长为育种创新的主体。当前,种子企业前50强的市场份额占到35%以上,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前50强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7.5%左右,正在接近国外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种子企业每年申请的新品种保护数量比过去五年翻了一番,在申请总量中的比重超过50%。
种业创新发展,要依靠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着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人才流动不畅等问题。
2014年开始,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并逐步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4年来,122家试点单位确权的种业成果达到5000多件,比试点前增加了50%以上。建成的国家种业成果公开交易平台完成各类交易200多项,交易额约3.3亿元。一大批科研人员成为企业的科研领军人才。
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核心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介绍,我国已建立起以《种子法》为核心、《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为补充的完备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了以长期库为主体、中期库为骨干、种质圃和原生境保护点为支撑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目前,已建成种质资源长期库1座、复份库1座、中期库10座、种质圃43个、原生境保护点199个;长期保存物种2114个、种质资源49.5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位于海南南部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资源,但近年来,旅游开发、城镇化建设等发展需要与南繁基地建设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印发《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保障南繁科研用地,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并有序推进核心区建设,全面构建南繁管理体系。目前已划定南繁育种保护区26.9万亩,核心区5.3万亩,配套服务区745亩,全部上图入库。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