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正式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三大类18项重点任务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强调推进“新工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
可以看出,当前上至国家政府,下至互联网科创企业,都将AI视为争夺未来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移动互联新时代,以中国为首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项目数量多、规模大,但也存在人工智能人才储备落后的问题。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有5%左右。而《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中国资深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显著,中国10年从业者仅占38.7%,而美国的10年以上AI从业人员比例达到全球最高的71.5%。AI人才水平不足,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加速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亟待突破的重点。
遗憾的是,不仅在中国,从全球范围来看,AI人才也整体是供不应求。当下全球只有大约10万名左右的AI人才,其中包含7万余名AI相关专业在读硕博研究生。全球人才稀缺,引进人才之路显然行不通,所能依赖的目前来看就只有国家教育系统培训。但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教育还较弱,除了人工智能教育院校数量不足,还存在顶尖人才稀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等问题。据腾讯研究院《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这其中美国拥有168所,占据全球的45.7%,中国只有20余所,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极度不符。
巨大人才缺口下,学校的AI人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以当前我国AI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规划,距离市场需求的缺口尚十分巨大。此前《人民日报》曾撰文称,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如此大的人才缺口,意味着即使到2020年《计划》里高校培养目标达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依然会十分庞大。所以,既然高等院校AI人才的培养速度满足市场快速发展需求,就有必要发展以“高校教育+职业教育”为主的双轮驱动人才培养策略。而课工场就是这样一家专注于ABC(即AI 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及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人才培养的IT就业教育机构。
作为IT就业教育的新锐力量,课工场秉承了北大青鸟19年的职业教育经验,积极与国家政策导向同频共振,精准把脉最具高薪潜质的风口行业,重点打造互联网行业最炙手可热ABC人才,助力学员快速实现高起点的高薪就业梦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课工场不仅邀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戈教授现场讲授《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学院课程,更汇聚了众多在BAT具有超过10年研发经验的技术大牛,以实战式项目对学员进行手把手教学,只为给学员提供“更可靠的IT就业教育”,帮助学员完成高薪就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