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将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
如何改善投资环境,从哪些地方发力?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当前市场环境的新趋势新特点,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出一系列新举措。
1、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努力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2、在质量技术监督方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出台认证认可制度“一揽子”改革举措,推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
3、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准入“放管服”力度,加大特殊食品注册和备案工作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批与监督管理,实现食品药品行政许可不出家门就可领证。
4、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严格实行专利代理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不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5、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注册相关负责人熊茂平司长表示,推进多证合一,以及全程电子化跟电子营业执照。
6、熊茂平表示,打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今年要做好两项重点工作,一个是推动全国范围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到11天,压缩一半;第二个在全国推开上海试点成熟的116项证照分离的改革事项。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有哪些变化?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注册相关负责人熊茂平司长:世界银行从2013年开始,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每年进行一个评估,从排名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从2013年整个排名,从96位到2017年的78位,这几年我们大幅提升。另外,做企业开办这一块,我们也从158位大幅提升到93位,提升了65位。我们企业开办这个程序从原来13个程序减少为7个程序,这些实实在在的通过商事制度改革、通过注册资本制度改革、登记制度改革,通过我们证照关系调整,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等的改革,大大简化了市场准入的环节。
熊茂平:从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咱们商事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几年商事主体快速增长,到今年3月份,市场主体过一亿了,达到一亿零二十四万户,其中企业是3130万户,这么大的市场主体,应该说得益于这几年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取得的成效。
改善营商环境,将为企业主体解决哪些难题?
熊茂平:目前商事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以后,如何进入相关领域的准入,这是目前商事制度改革遇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企业叫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我们初步统计在企业拿到营业执照以后,要进入相关领域进行许可,大概还有将近五百多项不同类别行政许可的类别证照事项,证照分离正是聚焦于这样一些行政许可事项,通过四种不同的方式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比如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企业能够自立的、行业能够管理的证照事项,他们直接就取消了。
还有一些通过部门管理需要进行备案,需要进行行业指导证照事项,可以进行备案,还有一些证照事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正当的行政许可行为的,而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我们采取承诺告知等等。
最后有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健康安全的,通过减少材料、优化流程这样一些方式优化它的准入,通过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通过对行政许可类的事项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这样的改革确实需要政府转变职能。
我们从事前的审批转变到事中事后的监管,这个政府管理理念要改变,要真正把该还权于企业的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的还权于市场,政府从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