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苍洱垒翠——中国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文化传承者的逐梦之旅

2018-03-26 07: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苍洱垒翠
——中国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文化传承者的逐梦之旅
朱建华

  赵学东近影

  大理垒翠园一角

  大理垒翠园鸟瞰

  大理垒翠园远眺

  开创盛世,不忘初心。
 
  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
 
  “中华优秀传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航人在开启新时代之门时,作出了这样的科学判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创造历史的担当,彰显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历史的睿智。
 
  在彩云之南苍山脚下洱海之畔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有一位名叫赵学东的白族历史文化传承者,在白族传统文化“河入峡谷,风过隘口”之时,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一路奋斗,一路求索,以虽九死而不悔的坚强意志,历时十二个春秋,耗尽财力,仍信念如铁,永不言弃,为挖掘传承大理白族传统历史文化,甘愿劳其筋骨,耗其心血,磨其心智,在华夏大地发起一场拯救古建筑及其文化的行动,创立当下建筑文化挖掘重建保护传承的“垒翠样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建文化的传承之路。这位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梦人,以其中国文化复兴之道的有益探索,再一次证明,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有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强盛的丰厚涵养,炎黄子孙创造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定会创造书写出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巍巍苍山能够诉说,茫茫洱海可以作证,山则苍笼垒翠,海则半月拖蓝.....
 
  文化传承
 
  华夏之子的历史使命
 
  使命是沉重的。
 
  如果说,赵学东把文化传承作为人生目标,最初只是为了完成童年时期的一个梦想。
 
  赵学东的大理白族历史文化挖掘之路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潮起步的。传承历史文化走市场之路,成就了赵学东的精彩人生。
 
  1957年出生,身体内流淌着白族血液的赵学东,家住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镇向阳溪村,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充满了苦难,先是父亲过早离世,那时赵学东刚刚八岁,瘦弱多病的母亲又卧床不起,家境可想而知。
 
  14岁那年,赵学东与村中一位70岁老木匠成为了忘年交。这位白族古建筑技艺的传承人,让赵学东与白族古建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天,老人指着老宅上的木雕及绘画图案对充满好奇的赵学东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图案,这里处处都蕴含着历史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每个图案都有一个故事,教给后人怎样做人,如何上进,充满着仁、义、礼、智、信”。赵学东依恋不舍徜徉在古建文化的长廊里,那些丰富多彩,神秘多变,典雅富丽,精致珍奇,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又具有极高人性化人格化品赏价值的古建筑雕刻绘画作品,正如中国龙、中国凤一样,成为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中国文化符号,深深镌刻在赵学东幼小的心灵中,也成为日后他挖掘复兴古建文化的动力之源。
 
  赵学东的谋生创业之路充满坎坷。15岁那年他来到煤矿挖煤,由于天资聪明又勤学肯干,一年后领导选中他搞施工管理,跟随一位工程师当学徒,而且很快学会了看图绘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母亲病重,他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离职回乡,来到母亲床前尽孝。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潮已开始冲刷拍击苍山脚下这一片干渴的土地,也搅动着赵学东这颗不安分的心。为谋生他决心自己创业,凭借其从事过施工管理的经历与手中掌握的制作施工图的本领,自己拉队伍做工程。从做包工头到参与房地产,从改革红利中掘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赵学东才知晓,这之前的所有奋斗,原来只为了一个人生目标:中华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赵学东的民族文化挖掘传承事业起源于他所从事的建筑施工工程。这期间,走南闯北接触到了年少时曾念念不忘的东西——古村落、古建筑、古家具、古花窗,每一件都让他流连忘返,思绪不断。
 
  赵学东下决心走古建重生之路,是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心痛与震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大理一带农村的老百姓急于摆脱贫困,于是有大量古建筑被破坏被拆毁,经常有成片的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被主人拆毁。拆下来的旧木料、构件等,按堆论斤卖……
 
  他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
 
  眼见在旧城改造中倒下的成片的古建筑被由钢筋水泥组成的现代楼宇取而代之,赵学东的内心深处一遍又一遍发出泣血呼喊:环境破坏了尚可治理,失血的传统文化还能找回来吗?
 
  在赵学东看来,这些散落在阡陌山路上的祖先痕迹,是岌岌可危的历史见证,更是时光碎片,一砖一石,一窗一瓦,一槛一柱,每个角落都布满岁月尘埃。这些房子是承载中国人共同情感和记忆源头的生活容器,他们无力诉说传承文化在时代喧器中沉默凋零的失落。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文化传承,是华夏之子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啊!
 
  下关风,洱海月。不知道有多少个疾风劲吹的夜晚,赵学东仰望星空彻夜难眠。我们的祖先曾经有那么辉煌灿烂的文化,岂能眼看它丢失而坐视不管?
 
  赵学东向亲朋好友道出自己的抱负:深入挖掘大理历史文化,依据历史文化记载,从民间到庙堂,在大理古城旁边重建一座具有宋、元、明、清四朝风格的大理白族建筑艺术博览园和一座古大理国御花园,并将这一园林取名为“垒翠园”。
 
  可是,消息一经传出,没有人不为赵学东捏着一把汗,资金从哪里来?所需名贵木材从哪来?工匠队伍从哪来?仅凭一己之力,能完成如此沉重的历史使命吗?也有人说赵学东是痴人说梦。可赵学东听而不闻,不为所动。
 
  进入新世纪的一天,赵学东召回在云南省建筑公司任项目经理的儿子赵冠和好友杜青,诚邀他们辞职回乡同他一起完成夙愿。一见面赵学东劈头便对儿子说:“咱父子要干一件当代愚公移山的事”。儿子从父亲眼中看到一丝无坚不摧的坚定……
 
  赵学东的古建筑文化传承之旅能到达胜利彼岸吗?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睁大惊奇的眼睛,洱海经久不息的波涛也在等待聆听这场令人瞩目的壮举的回声……
 
  世纪追梦
 
  震古烁今的古文化拯救行动
 
  谁也不曾想到,向子孙后代兑现一个承诺,赵学东竟然攻艰克难用了十二个春秋。
 
  2008年,赵学东举牌在大理古城旁边拿到了150亩荒地,他站在草丛中眺望苍山之巅常年不化的雪冠。一场与时间赛跑抢救大理白族历史文化之战从此拉开帷幕。
 
  “无中生有”难度可想而知,古文化拯救行动,一开始便一波三折。
 
  最初,赵学东满怀希冀踏上北上南下之途,费尽周折恭请到国内知名大学的十余位专家,齐聚大理,就恢复南诏、大理国御花园大理白族古民居等召开研讨会,终因受邀专家对大理文化历史及白族古建筑了解不够而无果而终。赵学东又三顾茅庐,上门拜访大理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学者杨周伟。喝茶聊天间,赵学东道出了自己要挖掘传承大理白族历史文化的愿望。说到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白族古建日益减少,技艺人才青黄不接,技艺传承处于濒临绝境的状况,二人脸上都浮现出深深的忧虑。这一对惺惺相惜、情趣相投、志向相同的“拍档”,似乎承载着白族文化传承的未来。杨周伟当即表示愿意加盟拯救行动,有力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火热的胸膛里跳动着共同的节拍!
 
  对大理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杨周伟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查找整理历史文献长达一年之久,他将研究整理的文稿交到赵学东的手上,一只拦路虎正虎视眈眈蹲在追梦者的面前,谁又能完成这历史文化传承技艺相融合的创造之举?谁又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图纸设计?
 
  接下来的路该怎样走?难道真的难以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吗?
 
  深陷困扰之中的赵学东忽发奇想: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何不寻找那些尚存民间的老工匠老艺人,集中他们的智慧共同完成这一传世之作?
 
  永不言败的赵学东又一次踏上更为艰巨的寻找之旅,他背上干粮,风餐露宿,足迹遍布云龙、剑川、鹤庆等山县乡,披星戴月苦苦寻觅着每一个白族古建传承人。终于找到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克文,这位对白族传统建筑艺术执着热爱的民间匠人对白族传统建筑技艺深有研究,是集白族建造技艺之大成者。
 
  三年磨一剑,赵学东与杨克文带着重塑白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满腔热情,着手每一幢建筑的精心策划安排和反复设计修改,当不知熬战多少个不眠之夜打磨而成的集民间传说、文献记载、传统技艺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设计方案呈现在当地规划设计院案头时,在场的专家无不睁大惊奇的眼睛。设计院对图纸的合理性、抗压性、抗震性进行审查,做模型,做实验之后按程序报规委会审批、办理规划、环保、施工许可……
 
  在传统木结构技艺失落的今天,要重建30多米高的全木结构的木楼赵学东非常慎重,与杨克文一起对楼体结构反复推敲,特别是全木结构所需的20多根20多米高柱子的筹备成为赵学东彻夜难眠的难题。心急如焚的赵学东在儿子赵冠的建议启发下走出国门,最后终于在伐木场找到符合要求的原料。谁知,木料难题刚刚解决,园林树种问题又接踵而至,按照大理洲规委,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景观部门的建议及自身要求,园林需全部使用本地石材和树种。为此,赵学东父子又一次历尽千辛万苦,并走遍大理州的山山水水,夜不能眠潜心研究茶花、杜鹃培植移栽技术。
 
  一个铜板压倒英雄汉。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创业者,赵学东不得不抵押自己的全部房产,四处借贷,工程建设到70%,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停工待援,危难之时,为解燃眉之急,赵学东忍痛割爱不得不将自己的传家宝——一对段家玉手镯,拿到市场以便宜价格出卖获得3000万元,回来全部用作工程款。
 
  昼夜操劳日渐消瘦的赵学东终于倒下了,医院的检查结果竟是胆管癌!男人有泪不轻弹,硬汉赵学东这一次流下了泪水,面对生死,最让赵学东放心不下的依然是正在施工中的白族文化传承项目,看不到项目完工,他不瞑目啊!
 
  赵学东被家人送到北京一家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令他感到松口气的是,医院告诉他,肝、胃、十二指肠切除一半后还能能生存3—4年,这就意味着还有机会看到工程完工。当手术后醒来时,医生对他说:“老弟啊,你这个人是前世修来的福啊,不是癌症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啊!”赵学东当即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对医生说:“这下工程还可以继续做,借来的钱还可以慢慢还”。回家休息20多天后,赵学东身上挂着引流袋,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工地继续指挥建设。
 
  当工程快要完工的时候,时任大理州委书记杨宁驱车路过这里,看到这样一大片蔚为壮观的白族古建筑群,震撼之余停车调研,感动得沉默不语了。
 
  第二天,杨宁及州长杨健便召集州、市、县领导干部100多人在工地开现场办公会。杨宁握住赵学东的手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代表大理人民感谢你,你为大理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情,传承民族文化,这个作品不仅仅是你的,也不仅是我们大理的,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很了不起!”
 
  一股暖流涌上赵学东的心头。
 
  是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涅槃新生
 
  留根铸魂的“垒翠样本”
 
  充满神秘色彩涅槃重生的大理园林·垒翠园,一露面便像一个待嫁的新娘惊艳了世界。来垒翠园了解大理历史,品味白族文化成为观光者的向往。到大理必看垒翠园,不看垒翠园成为了游人大理之行的缺憾。
 
  “垒翠园”经赵学东与杨克文带领团队多方寻找的“木作、石作、泥瓦作、木雕、石雕、砖雕”等几百位老匠人,通过多年的努力,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追溯历史,展示人文,体验民俗,设有垒翠园宫门、六朝国祠、海印瑶台、卧云廊、曼陀山房、垒翠台、翠华楼、尚文书院、御书房、盛德宫、建德院、知鱼轩茶堂、流觞亭、曼陀花语厅、引鹤桥、鹤拓楼等。垒翠园以重现大理国时期御花园为目标,区内建筑均根据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冠名,呈现多姿多彩原汁原味的大理白族风情。金碧辉煌的皇家花园,贯穿神秘的区别于常见佛教文化的滇密佛教,以大理白族建筑特色为依托,所有建筑全部用楠木及名贵木料建造,充分展示大理白族文化及大理古国历史文化和大理民风民俗。同时将大理及世界茶花精品集中园内,搭配多种大理木本特色花卉,千年古树透出岁月沧桑,珍奇杜鹃红艳夺目,充分体现大理植物多样性。做到月月有花,四时烂漫,一步一景,充分发挥大理“风花雪月”传统“花语”特色风情,大理历史文化,白族文化,民风民俗,尽在其中。
 
  走进由楠木建设的园林大门,原型源自南诏大理国时的翠华楼高耸云端,矗立园中。这座大理国时期与五华楼南北相对的楼宇,为南诏中后期初建。翠华楼是一座五重檐阁楼式建筑,通高33.96米的楼体上下总五层和三个结构夹(暗)层,上下有五层飞檐和三十八个如翼飞展的大翘角,伫立于三米多高的高台之上,英姿挺拔,雄伟壮观,翠华楼第一层正面设演武台,是为练武之所,二、三、四层为登高观光之台,登高眺望,近可通览园内全景,远可东观洱海日出,西赏苍峰晚霞,北俯城池商贾,南眺黎明炊烟。第五层为供奉文曲棂星之所,为整个大理古城最高耸醒目之建筑。
 
  大门正面的盛德宫,主殿为两层重檐庑殿式建筑,殿内采用“架空无柱”和减柱法。凸显大气、包容、雄伟之势。
 
  园内六朝国祠源于建都大理的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大中国六个王朝,靠苍山面洱海坐西朝东而建,为两进院,由宫门(前殿)观音和六朝文德殿按中轴线依次布置,两边依汉制设千步廊。
 
  鹤拓楼南诏时又称“双鹤楼”,其“鹤拓”之名,《新唐书》等文献上为大理之別称,中原文献曾经称“南诏”和“大理国”为“鹤拓蛮”,在佛教鹤印度梵文中有“妙香阁”之意,在当地传说和汉文献解释中是双鹤脱疆(开拓大理)之意,结合历史、宗教和当地传说今建称为“鹤拓楼”。鹤拓楼作为藏宝楼用以收集南诏时期各附属国进贡的宝物以体现南诏国的强盛。
 
  曼陀山房为大理皇家的生活园区,为“六合同春”院落。曼陀花雨厅取自丝路花雨典故。为南诏国王接待十六个附属国使臣歌舞宴会之所,做工精细,装饰华丽,无不彰显皇家气派。
 
  引鹤桥为三跨全木结构,全长60余米,是中国近代按古法建造的跨度最大的全木结构桥梁,采用自下而上阶梯式建造,外观大气恢弘,层次分明,立于桥上可俯瞰那一池春水。
 
  民族文化体验区本着抢救性的进行白族文化修复和传承思想,每一幢建筑各代表白族民居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将白族建筑的各种技艺做法如垒石成房、卵石砌墙、金包玉、封水板、码头墙、走马转角楼、吊角楼、结构榫卯抬梁式结构、榫卯穿梁式结构、彩绘、泥塑、木雕、石雕、砖雕等一一体现。同时建造形态各异,分别代表流行大理地区的各种门楼风格的大门。
 
  走在园区内,如同穿越不同时光的历史隧道,抬头可见梁头挑头门板雕刻的“龙、凤、狮、象、兔”等图案。汉式垂花门、腰带房、廊外剪刀式楼梯、独脚阁楼、美女窗、三柱三厦斗拱式靠山门楼、莲花垂柱走马廊、纸筋灰湿画法照壁……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2016年11月18日,垒翠园民俗体验区,被大理州正式命名为“大理白族传统建筑艺术博览园”。
 
  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亲自为垒翠园题写园名,并在从全球华人征集的约5000余副楹联中精选了70副,由中国书协推荐当代著名书法家亲笔挥毫,张挂园中,彰显了全球华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垒翠园为美丽大理又增添一抹诱人的亮色,成为了前来大理观光的世界各地游客了解大理历史、认知大理白族文化的一本活教材,成为了中国古建筑“活性保护”的“垒翠样本”,成为了彩云之南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垒翠中国,垒翠世界……
 
  苍洱垒翠
 
  彩云之南的未来之星
 
  玉洱银苍,擎天三塔,金花阿鹏,云朵舒卷,山花幽香,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让山更绿,水更清,让大理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成为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大理州委书记陈坚、州长杨健,大理市委书记、市长高志宏等各级党政领导进入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苍洱垒翠,无疑是传承中华文化践行当今新发展理念大理走向世界浓墨重彩的一笔。劲风好扬帆,垒翠园的建设,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实践,苍洱垒翠行动,是一曲弘扬民族精神、造福子孙后代的时代长歌。
 
  赵学东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之旅,又一次刷新了大理形象。他的苍洱垒翠,其意义深远。
 
  旅游一直是云南乃至大理的支柱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旅游业的兴盛。垒翠园为大理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垒翠园,必将成为东方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紧密相触的令人瞩目的文化符号。
 
  垒翠园,必将成为中国大理传递给世界的一张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亮丽名片。
 
  离开大理前,我登上了苍山最高峰海拔4110米的马龙峰,从山脚下的绿洲来到并驻足天风浩荡的雪山之巅,十九峰连绵不绝的苍山,高原巨大的云朵将深沉的影子肆意投射其脚下,蔓延的绿色被涂抹的深浅不一。我看到了苍山的雄伟险境和千般俊秀;我看到了犹如新月的洱海,浩大汪洋、音波无际、绿宝石般的姿容;我看到了弥漫岁月沧桑的大理古城与刚刚落成的高原白族文化明珠垒翠园,我听到了民族复兴追梦人铿锵坚实的脚步声……
 
  文化传承,垒翠崛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6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