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贵州遵义十年创建活动赢得文明城市称号 创建活动成为惠民工程

2017-11-23 07: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贵州遵义十年创建活动赢得文明城市称号
 
既要争“牌子” 更要重“里子”
 
 
本报记者 郝迎灿
 
  11月14日,贵州省遵义市被列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红城遵义再多一张新名片。从2007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起,遵义已赶考10年。
 
  秉承“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精神的遵义人,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相结合,既要“牌子”,更要“里子”,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楼美”的文明生态新遵义呈现在黔北大地,惠及着千万市民。
 
  红色基因铸就精神内核
 
  96岁高龄的老红军李光,在遵义家喻户晓。他14岁就参加革命,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离开工作岗位后,先后资助1000多名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捐助总额达40多万元。遵义市海龙镇桂花小学因长期接受李光捐助,改名为“李光小学”。
 
  从革命老区到文明现代新遵义,遵义何以脱颖而出?“在黔北大地深深扎根的红色信仰,已融入遵义人的基因,并内化成为遵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精神内核。”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表示。
 
  遵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红色传承,构筑精神高地。
 
  遵义以红色为底色,整合各种学习教育宣讲活动资源,深入浅出地解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宣讲总场次位居全省第一,建立各类道德讲堂3275个,红色宣讲达1.6万多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超过50万人次。”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欣介绍。
 
  遵义会议纪念馆、苟坝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以这些红色资源为核心打造的红色纪念体系,不仅造就了遵义红色旅游的持续“井喷”,仅今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0%,更成为文明传播的大课堂、主阵地。
 
  红色文化还浸润着遵义人的灵魂,培育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老红军李光、“当代愚公”黄大发、“药罐”村主任刘孝刚等全国、全省先进人物。
 
  创建活动成为惠民工程
 
  2007年,遵义撤地设市10周年,遵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一建双创”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牌子’,更主要是在创建过程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程度的‘里子’。”遵义市长魏树旺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让800万遵义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目标。过去5年,遵义市城镇就业人口累计新增45万,转移农村劳动力51万人,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10万;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10所,实现乡镇全覆盖;累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3.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3.2万户,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近2万户8万余人……
 
  近年来,遵义市资源环境优势进一步突显,生态底线不断筑牢,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9%,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9.9%;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施全覆盖,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9.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遵义最大的为民惠民工程,健全的保障体系、宜居的生活环境、均等的公共服务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遵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晓路表示。
 
  文明行为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遵义市在全市广泛开展“全民志愿服务·共创文明城市”活动,百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义工参与文明劝导1万余人次;扎实推进“志愿遵义”云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完成实名注册义工33万余人、团体300余个、项目155个。“遵义义工”成为这座转折之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遵义市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遵义”为主题,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景区、文明餐桌、文明窗口等17项行业文明创建活动。
 
  “我们精心策划了‘文明行为进千家万户’‘文明我接力’‘名城好司机·文明遵义人’‘小手牵大手’等系列文明推进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达260万余人次;发放《市民文明手册》《文明日记》65万本,宣传海报180余万份,文明城市创建知晓率、参与率大大提高。”遵义市文明办主任龙斌说。
 
  46岁的孙文志在遵义外环河上坡路开了一家“爱心豆花面馆”,“凡是环卫工人、残疾人、现役军人、70岁以上的老人进店吃早餐一律免费”,近10个月已送出2400多碗,他还想多开几家店,把爱心扩散开来。
 
  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遵义提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持续贯彻落实“四不四要”,即指挥体系不散,督查队伍不撤,创文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整洁干净要保,文明秩序要保,宣传氛围要保,创文成果要保。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3日   15 版)